第(3/3)頁 結果這筆錢全部撥給了波蘭。 而普魯士繼續按照舊法律進行征稅,撥款也按照舊慣例進行,因為就是普魯士那句話,國家必須運作。 他決定跟議會把提案無限制拖延下去,沒事去議會發表幾篇激憤的演說,做戲給那些議員看看,讓他們覺得他們把政府首腦逼瘋了,讓他們覺得他們手里真的掌握著權力。 然后普魯士軍隊服役期還是三年,只不過沒有按照國王要求把預備役提高到五年而已,但這對俾斯麥沒有意義,因為他并沒有打算五年后才發動戰爭。兩年期的預備役,對俾斯麥來說足夠了。 而且兩年后他還將得到40萬波蘭軍隊相助,即便波蘭軍隊戰斗力不足,配合70萬普魯士軍隊,也足以解決奧地利人了。 俾斯麥是一個民族優越感很強的人,這樣的人有很強的民族偏見,他看不起波蘭人。 可他沒想到,波蘭最后為他提供的,不是一支輔助配合軍隊,而是一支主力部隊。 因為目前負責在波蘭進行軍事改革的,是威廉親王十分看好,并在奧斯曼帝國證明了自己的毛奇。 毛奇在去奧斯曼帝國之前,就已經跟威廉親王結識,并被親王看重。 毛奇在丹麥的軍校中,學習的是測繪學。他在他在1828年發表了重要的軍事著作《論軍事測繪大綱》,受到軍界重視,調到柏林總參謀部所屬的地形測量署工作。之后毛奇開始關心社會政治和軍事史,寫了《論波蘭的內部關系和社會狀況》等論文,并開始為總參謀長起草文件。 當時威廉親王對總參謀長曾說道:“你不要小看這個瘦得像鉛筆似的年青人,他確實是有東西的?!? 毛奇后來能以上尉軍銜去奧斯曼做顧問,正是因為他的綜合能力很強,參謀部看中他。 但毛奇最大的問題是資歷不夠,同時身份背景也不夠強,他要緩慢爬到普魯士總參謀長的位置,還得許多年,即便他在奧斯曼帝國表現的讓人驚嘆,但回到普魯士,依然不可能驟然獲得高位。 賞識他的威廉親王認為,繼續讓毛奇在普魯士的參謀部混資歷,完全是浪費他的才華。 他把毛奇調到波蘭,晉升為上校,讓毛奇做他的副官,在參謀部做監督,這個職位不高,但權力很大,因為毛奇代表國王。 在普魯士改革軍事,困難很大,受到議會和憲法的掣肘,可在波蘭還不存在這些問題,波蘭名不副實的議會,還沒學會如何跟國王斗爭,波蘭的憲法也還沒有對王權做出實質性限制,威廉親王知道,他在波蘭想做什么都可以。 而他想做的,就是讓毛奇掌握波蘭軍隊,讓毛奇做他想做的一切。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