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打贏了一場對奧地利的輝煌勝利后,普魯士民族的民族驕傲徹底被激發了起來,相比奧地利人,相比哈布斯堡家族,普魯士人在歐洲一直只是一個二流民族,霍亨索倫家族在歐洲也只是一個二流家族,至少在腓特烈大帝之后是這樣。 而戰勝奧地利,突然讓普魯士人再一次感受到,站在歐洲之巔的感覺。 這種民族情緒,不止感染到了普通民眾,即便是政治家也不可能免俗。 于是俾斯麥做起事來變得容易多了。 他這時候重新召開議會,議員基本上還是那些議員,他這時候重提預算,預算基本上還是那個預算,事實上已經執行,但一直沒有批準的三年兵役制,但這次幾乎全票通過了。可以說,俾斯麥在之前繞過議會執行的預算,被議會追認了。 俾斯麥成功降服了議會,做到了國王沒有做到的事情,讓他的威望已經登頂歐洲,成為施瓦岑貝格、梅特涅那種級別的政治家。 強大的威望,讓他往上遮蓋了君主的光芒,往下覆蓋了議會的權威,放在中國,叫做功高蓋主,離死不遠了。 但在德國,他就成了一個誰也不能動的象征,但目前他的地位還不是那么穩固,他還沒有走上巔峰,他只是剛剛踏入輝煌的起點,還遠沒有抵達輝煌的頂端,如同剛剛促成哈布斯堡家族跟拿破侖聯姻,但還沒有在維也納會議上建立維也納體系時代的梅特涅一樣,屬于那個叫做梅特涅時代的歷史,還沒有到來,同樣俾斯麥體系和俾斯麥時代也還沒有到來。 俾斯麥還需要踏出統一德國的最后一步。 對他而言,依然是內政外交兩步走,內政上,他成功通過了議會預算案,而且看到了毛奇在波蘭的成功,現在毛奇被任命為普魯士總參謀長了,他將在普魯士建立總參謀部制度。 對奧地利的勝利,已經為俾斯麥掃清了內政上的障礙,但外交上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普魯士太強了,這是大家最直觀的認識,打敗奧地利并不算什么,歐洲國家你方唱罷我登場,誰沒當過贏家,誰又沒輸掉過底褲?關鍵是普魯士這次的勝利太輕松,讓人有一種無可抵擋的感覺,就好像拿破侖橫空出世,你不管怎么努力,勝利都屬于他。 普魯士的強大,連英國都開始忌憚,但英國并沒有做出限制的打算,因為英國需要普魯士對抗法國,理性認為法國還是強于普魯士。法國自己也還沒有覺得普魯士就成長到不可戰勝的程度,但無法接受普魯士兼并波蘭,任何形式的兼并,都無法接受。俄國同樣如此,不可接受普魯士兼并波蘭,哪怕因為同一個家族統治,讓之前的波蘭跟普魯士一直并肩行動,但只要普魯士沒有吞并波蘭,這就是兩個國家。就像同為波旁統治下的法國和西班牙一樣,一時的共同行動是必然的,但長久之后,甚至還會爆發沖突。 同等感受下,讓法國跟俄國開始走進,這有可能讓普魯士王位繼承戰爭,演變成法俄聯盟打擊普魯士的戰爭。俾斯麥開始頭痛起來,如果自大的法國入侵普魯士,激起整個德意志民族的憤怒,擊敗法國就是德意志民族擺脫嬰兒期的最后一口奶。如果法俄聯手的話,那德意志民族恐怕就要夭折在嬰兒期了。 針對法俄兩國,俾斯麥加緊收集情報,各種各樣的情報,從兩國最近的新聞,到政要的性格,乃至一些花邊新聞他都想知道,德意志統一走到了最后一步,這最后一步一定要走的最耐心,最踏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