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快法國政府發現,隨著這只軍隊越來越有名氣,開始有法國平民不愿意在法軍中服役,反而試圖加入這只軍隊。而杰羅姆一方面不愿意讓自己的軍隊兵力減少,一方面也是性格使然,對這些主動來投奔他的法國公民表示歡迎。結果拿破侖義勇軍在激烈的戰斗中非但沒有被消磨,反而越打越多,一年過去,傷亡人次早就超過了20萬,但他們的兵力反而從最初的十五萬,增長到了三十萬。 這就讓法國政府頭痛了,杰羅姆招募法國平民的做法超出了法國政府的底線,但此時又拿他沒辦法,戰爭不順,杰羅姆打的還算出色,解散這只義勇軍,會讓政府被抨擊,也會讓海外法裔不滿,現在法國政府不但需要海外法裔參軍,還需要他們購買法國債券呢。免除杰羅姆的職務,這也不容易,首先他沒犯錯,法國民眾是主動來參加他的軍隊的,不是他強迫的,既然海外法裔可以志愿參軍,在高度強調權力的法國,誰敢說法國本國公民沒有這個權力。在戰爭不順利的時候,大量波拿巴分子在鼓動輿論,更讓法國政府顧慮重重。 直到埃及參戰的消息出現,而英國人跟法國協商之后,英國強烈要求有豐富的,在北非戰斗經驗的法國,派兵從陸路攻打埃及,英國可以盡可能提供海上保護,但鑒于中國海軍的壓力,英國人認為他們無法從海上維持法軍的補給。 英國人的想法其實是,法國北非軍團在北非地區已經打了三十多年的殖民地戰爭了,阿爾及利亞的柏柏兒人部落,有的被法國降服,有的則接受法國統治,但總是時不時有部落起來反叛,三十多年來,戰斗就沒停止過,當然這種殖民地戰爭的規模都不大,法軍最多的時候,也很少出動上萬人。 但法國總統卻想出了一個擺脫杰羅姆的辦法,他沒有派非洲軍團去作戰,非洲軍團人數不多,甚至都沒有調回法國作戰,而是繼續留在北非維持治安,戰爭中北非的資源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杰羅姆是不愿意去埃及的,盡管之前他并不了解北非的惡劣氣候,他只是不愿意離開法國,熱情的人喜歡追逐名譽,離開了法國,就沒有了狂熱的向他歡呼的人群,就沒有了仰慕他的法國女郎的熱吻,更沒有了那些受到拿破侖旗幟召喚的無畏的法國勇士。 所以當法國總參謀部派遣他去北非作戰的時候,杰羅姆跑去找總統吵架,他堅決不同意去北非,盡管這可能會讓他背上不服從命令的名聲,可是無所謂,他們是義勇軍,說白了就是民兵,并不需要絕對服從法國參謀部。 可是總統有總統的辦法,總統背后有一個龐大的智囊團,有的是辦法讓他走。 法國政府沒辦法處理杰羅姆,是因為不好對輿論解釋,因為杰羅姆的名聲,讓法國政府投鼠忌器,法國政府就干脆用名譽來把杰羅姆逼到北非去。 埃及向英法宣戰之后,政府發動宣傳機器,大肆宣傳埃及參戰的威脅,告訴法國人民,一旦中國軍隊進入埃及,那么將有數以千萬計的中國大軍通過這里侵入北非,接著以北非為跳板登陸法國。 這盡管有些危言聳聽,可民眾在戰爭中早就失去了判斷力。法國政府表示高度重視北非戰役,必須在短時間內征服埃及,從而將中國人擋在埃及,不能讓他們逼近歐洲。這需要派遣一個最稱職的統帥,而法國現在名聲最響的統帥即便不是杰羅姆,杰羅姆也之一。 所以當法國政府公開表示會派戰功赫赫的拿破侖家族成員杰羅姆男爵前往北非作戰的時候,輿論一片支持,并且輿論開始自我發酵,聯系到了拿破侖當年征服埃及的輝煌,認為杰羅姆會在兩三個月內就能占領埃及,不但能阻擋中國人,還能切斷蘇伊士運河,讓中國龐大的海軍無法開進地中海,從而幫助到法國的盟友英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