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不愿負此生-《大宋梟途》
第(1/3)頁
…
宋代的科舉考試,分為解試(鄉試)、省試(會試)以及最終的殿試。
如果讓蔡仍自己去考,蔡仍指定連最初等的解試都考不過去,哪怕他因為要翻譯一些重要的史料而精研過古文。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蔡仍根本就沒經歷過這方面的專業訓練。
幸好!
原來的蔡仍幫蔡仍將所有的考試都考完了,給蔡仍留下了一個現成的成績。
甲科第四名。
在電視上,經常能見到“進士甲科”、“進士乙科”之類的詞語。
這里進士甲科和進士乙科其實是有區別的,而且區別不小。
唐朝的科舉,最初并沒有甲、乙科的區別,從唐高祖李淵到唐明皇前期,所有進士都稱為“乙科”。
唐明皇為彰顯文德,下了道詔旨說:“近世沒有甲科,從朕開始,就要打開甲科大門,讓最優秀的人才成為天下人的表率?!?
于是,終唐一代,“甲科”便成為進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稱。
到了宋代,科舉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
北宋前期的進士考試,甲科、乙科還都是指進士而言,且甲科一定是優于乙科的。
到了北宋后期,則明確了,甲科為一檔,乙科為二檔,到現在甚至出現了第三檔(即同進士出身)。
而到了南宋,更是出了五檔(即,一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而“二甲”事實上和“乙科”是等同的概念。
總而言之,就是,不管哪個朝代、哪個時期,甲科都要比乙科高一籌。
甲科的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狀元無疑就是榜魁,榜眼就是第二第三名,后來演變為專指第二名,探花在唐朝和宋朝前期時指同榜進士里最年輕的那個,后期就變成專指第三名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九龙城区|
九寨沟县|
琼结县|
牙克石市|
平潭县|
台前县|
鲁山县|
巩义市|
永丰县|
青阳县|
兴隆县|
肇州县|
光泽县|
离岛区|
开江县|
兴仁县|
石景山区|
翼城县|
潮安县|
绍兴县|
宕昌县|
孙吴县|
玛多县|
四子王旗|
德州市|
刚察县|
五河县|
巴楚县|
天柱县|
紫阳县|
安丘市|
馆陶县|
历史|
桐乡市|
宁乡县|
麻江县|
视频|
治多县|
宜兰县|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