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童謠-《漢世祖》
第(1/3)頁
趙王劉昉的一家的還京,只是開寶十七年冬大漢京外宗室、勛貴、大臣們活動的一個縮影,并沒有太多私下串連,但是不約而同,有太多坐鎮地方的封疆大吏,趕在開寶十八年開春之前,匆匆返京,就像一條條積極的溪流,歡欣雀躍,要回到京城這片祖源之中。
目的嘛,自然是為劉皇帝大壽,這樣的情況,哪怕在大漢也不多見,畢竟帝國版圖過于龐大,想要把天南海北的大臣們齊聚一堂,是很困難的。
前一次出現這樣的現象,還是劉皇帝登基三十年的慶典,再前一次,就是泰山封禪了。
而鑒于這樣的情況,針對這股風氣,民間也出現一首童謠,說:天子生辰忙,諸侯奔波苦。黎民何所愿,唯盼瑞雪臨。
這首童謠出現得很突兀,但卻不脛而走,在京城廣為流傳,并且從京畿向周邊擴散。
自古以來,類似童謠、讖語的出現,往往伴隨著一定的政治內涵,抑或揭露社會現狀、民間疾苦,也往往帶著一定的警示意義。
過去漫長的歲月中,大漢民間不是沒有出現過童謠,但大多是一些地歌功頌德、宣揚德化、傳播“正能量”的聲音,像此番這般,隱含挖苦、諷刺,并直指劉皇帝過壽的鋪張,還是頭一次。
這首童謠從何而來,由何人所作,不為所知,但是,大漢朝廷,還是有些反應的,甚至有些緊張,稍微有些政治嗅覺的人都能察覺出這首童謠的“威力”,以及背后蘊藏的風險。
而反應的最激烈的,是一名叫王禹偁的侍御史,他直接以此童謠附一份奏表,進諫劉皇帝,直陳其事,希望劉皇帝能在來年的嘉慶節有所收斂,不要大操大辦,搞得鋪張浪費。
由于出身農家,王禹偁對農事十分了解,也更關心民間疾苦,在奏章中也建議劉皇帝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施恩百姓上,不要因一個每年都過的嘉慶節,怠慢了國計民生。
雖然在遣詞造句上,王禹偁已經盡量注意了,但他表達出的思想,卻是直接的,換個角度來看,都可以說是在批評指著劉皇帝了。
王禹偁雖然才二十六歲,但在大漢士林之中,卻已經名氣斐然了,文才尤其受人稱道,也是個九歲就能寫文章的天才,并且,二十二歲就中了進士,算是年少得意。
當年進士及第時,也得到了劉皇帝的接見,瓊林宴上,揮筆而就,寫下一首《吾志》,以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當時就給劉皇帝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也得到劉皇帝的贊賞與勉勵。
而在近幾年的為官生涯中,王禹偁也是矢志不渝地踐行其志,不違初心。這真是個直言敢諫之人,看不順眼的,往往能化為一道文采斐然、赤忱丹心的奏表。
大概是知道朝廷中需要這樣的人,需要這種能言敢諫、血氣方剛的人,也營造出一種言路暢通的氛圍。對于王禹偁,不管他言辭有多激烈,用詞有多冒犯,劉皇帝態度還是和藹,多予以包容,至于聽不聽,則是另外一回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谷城县|
理塘县|
泌阳县|
靖西县|
桓台县|
仁化县|
蒙山县|
甘孜县|
雷州市|
邢台县|
临颍县|
涟水县|
长兴县|
日照市|
五河县|
卢氏县|
嘉定区|
永兴县|
临夏市|
岗巴县|
那坡县|
育儿|
金寨县|
长岛县|
安仁县|
昭平县|
岚皋县|
达孜县|
建水县|
克东县|
安泽县|
深州市|
英山县|
宝鸡市|
鹰潭市|
紫云|
土默特右旗|
连云港市|
北票市|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