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菲利普斯說到:“其實,美國的電影工業也有過一段時期的審查制度,這種制度的好處也很明顯,可以做到對影片內容最大程度上的監管,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因為審查制度,往往都是一些人決定很多民眾的審美,而且這樣做的后果會很主觀。 如果在電影業發展初期,影片上映量有限的情況下,這種制度會促進行業的發展。 可是一旦電影產量增加,電影類型多樣化,那么就會對行業的發展造成掣肘的現象。 而且行業發展的越快,這里面的利益糾葛就會越多,所以美國好萊塢在經歷過初期發展后,就摒棄了這種制度,采用分級制。” 程風點頭:“的確如先生您所說的,光就是審查制度,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娛樂業不斷提升的年代,的確要有所改變。” 菲利普斯繼續講到:“我說的這個意思并不是說美國就沒有審查制度,美國電影雖然主體為分級制度,可任何電影還是要有監管的,也就是底線,明確底線,在此基礎上讓人任意發揮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做到產業的正常發展。” 程風點了點頭,接著程風好奇問到:“以先生你的見解,對于從業人員個人保障方面,我們應該從什么地方著手。” “律法、公會、社會信用體系、從這三面入手。” “律法、公會這兩個方面,我這幾日也在美國其他人那里了解過,可這社會信用體系到底該如何解釋?” “你可以理解成黑名單,打個比方,比如某個公司拍一部電影,他并沒有遵守規則,侵害了某些個體的利益。 那么他就會收到他人的投訴,公會就會動手向法院起訴,為了確保公會的積極性,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則該公司就會繳納大筆賠償和罰金,而這些賠償和罰金除了補償個人的利益外。 其余的就是公會的活動金,裝進公會的腰包里,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的公會熱衷于提起訴訟的原因。” 程風點了點頭,接著疑惑道:“的確,可我好奇的是,萬一這個公司通過自己的手段,自身或是要求其他公司不再聘用甚至報復這人怎么辦?” “這就牽扯到社會信用體系,在美國你可以看見很多流浪漢,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說他財產方面的破產,而是個人信用破產所造成的結果。” 接著菲利普斯說到:“若是某個公司真的這么做了,個人就會申請法律保護,公會就會要求法院把這個公司納入失信名單,而這么做的后果,往往都會牽扯到整個公司,尤其主要高層的個人信用體系。 在美國個人信用體系,牽扯到各方面,銀行貸款、租房、就業、商業合作。 所以沒有人愿意這么做,畢竟搞不好會讓自己的生活舉步維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