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花費的錢財更是天文數字。 道路開通,最直觀的好處就是過往行人車馬多了許多,貨物流通方便。 很多做南北貨的商人主動到當地收購山貨。 當地小民將自家的干貨山貨賣給商人,一家人總算有了點收入,可以買二兩鹽巴,扯三尺布做一件新衣。 烜哥兒好奇問了一句,“四海肉菜店在當地沒有設點嗎?為何都是一些行商在收購山貨。” 顧玖告訴他,“四海肉菜店在收費站設了兩個點。這邊產出有限,伙計通常半年進一次山。你看,這里叢山峻嶺,每次進山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進一趟山,少則一月,多則三個月才能從山里面出來。 不是誰都愿意等候四海肉菜店的伙計上門收貨。而且農副產品這個市場,也不能讓四海肉菜店獨家壟斷,總要給其他行商一條活路。任何行業(yè),吃獨食都會遭人記恨。有舍才有得,你要學會如何分配利益。” 烜哥兒若有所思。 劉詔插了一句,“聽你祖母的沒錯,關乎利益分配這一塊,全天下你祖母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朝堂上每一次震動,歸根結底,都是利益重新分配。為什么要給東家,不給西家?為什么要給姓李的,不給姓趙的?是他們不如別人嗎?并非如此!而是給了東家,給姓李的,方能利益最大化,惠及更多的人,更利于制度的推廣。” 烜哥兒恍然大悟。 顧玖很干脆,當即給他布置功課,“就’利益‘二字,寫一篇策論。半個月內交功課。” “孫兒遵命!” 到了邊境小鎮(zhèn),才知此地已經是一個熱鬧繁華的商業(yè)重鎮(zhèn)。 商人,文人墨客,身份不明者,背負官司逃命到此的人,還有來往的軍人部隊,三教九流匯聚一次。 一個小小的邊境小鎮(zhèn),人口不過一千人,因為通往海外水泥路的開通,被硬生生催生成一個邊貿重鎮(zhèn)。 正趕上水果上市,烜哥兒每天都是吃吃吃。 果然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就這食量,稍微窮一點的家庭,根本養(yǎng)不起。 小地主家庭,面對這樣的食量,都得發(fā)虛。 烜哥兒不滿足于到集市買水果吃,帶著人跑到果園直接爬到樹上吃新鮮果子。 晚上回來,順手帶回幾只野味。 侍衛(wèi)稟報,顧玖和劉詔才知道這小子不光爬樹吃果子,還進山打野味。連砍三條毒蛇,帶著野味下山,還一臉嘚瑟。 一聽遇到毒蛇,顧玖和劉詔噸數唬了一跳。 “這小子太野了!比他老子野了不知多少倍。” “毒蛇他也敢隨便砍,真是氣煞人也。” 劉詔氣呼呼,跑去教訓烜哥兒。他也是擔心烜哥兒的安慰。 烜哥兒垂頭認錯,劉詔又立馬心軟,叮囑他以后不可進山打野味,就沒別的懲罰。 顧玖連翻白眼,口是心非的老男人。 之前還那么兇,見到大孫子,立馬溫和得不像話,都不舍得罰大孫子。 顧玖可不會心軟,“閉門思過半月,好好想一想到底錯在哪里。” “哦!” 烜哥兒老老實實回房閉門思過。 劉詔見狀,心疼壞了。 “閉門思過半月,你罰得是不是太狠了點?” 顧玖伸出手指頭,戳在他的頭上,“你是老糊涂了嗎?雷聲大雨點小,不管教烜哥兒,竟然還敢說我太狠。信不信,本宮連你也罰。” 信信信! 劉詔哪敢不信。 決不能忤逆太后娘娘的決定。 “全都聽你的,你說什么就是什么。你說罰他半月就半月,罰他一月就一月,我沒意見。” 劉詔慫得很。 顧玖笑了起來,“你就是太寵他,以后不能這樣。” “那不行!我們一個人唱白臉,一個人唱紅臉,不能全都兇巴巴的,那會傷害到烜哥兒。” 顧玖哭笑不得,“當年教導幾個孩子的時候,你可不是這么說的。” “那不一樣。烜哥兒是孫子不是兒子,那幾個臭小子哪能和烜哥兒比。” 得! 這是親爹,沒跑了。 劉詔對親兒子嫌棄得不要不要,對親孫子那是寶貝得不要不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