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非儒即墨-《大秦命運》
第(2/3)頁
而齊國的太史公如實記載這件事:“崔杼弒其君。”崔杼聽說了以后大怒,殺了太史。太史的弟弟太史仲繼續寫下“崔杼弒其君”,崔杼又殺了他。而后太史的另一個弟弟太史叔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
太史還有第三個弟弟太史季,崔杼對他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啊,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莊公之死寫成得暴病而死來寫吧”。
太史季正色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成為千古笑柄”。于是繼續寫下“崔杼弒其君”。
崔杼無話可說,只得放了他。太史季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也被殺了,是來繼續實寫這事的。
第二個故事叫“趙盾弒其君”。
春秋時晉國有個卿大夫叫趙盾,也就是趙氏孤兒趙武的祖父,戰國趙國的先祖。
趙盾是晉文公之后,晉國出現的第一位權臣,集軍政大權于一身,擔任執政,號稱正卿,法治晉國,由此和君權產生了沖突。趙盾執政期間,晉靈公聚斂民財,殘害臣民,趙盾多次勸諫,靈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趙盾只好逃亡。當逃到晉國邊境時,其族弟趙穿帶兵殺死靈公,于是返回繼續執政。
史官董狐記載道:“趙盾弒其君”。趙盾辯解說是趙穿所殺,不是他的罪。董狐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當然“趙盾弒其君”這件事,也為后來生下宮之難(即趙氏孤兒事件)埋下了伏筆。
從這兩個故事就可以看出先秦時史官的的剛烈和正直,他們為了一個秉筆直言,可以不顧自己生死,前赴后繼。
如今蒙毅不僅根據后世歷史預測著眼前的局勢,也深深感受著歷史的復雜性,往往是撲朔迷迷!
“哎,我如今身處歷史,尚且無法知道歷史的前因后果,那么后人的猜測假想就更加不值一提了!”蒙毅十分苦惱。
蒙毅突然又對比起了蒙驁和白起的軍事生涯。
同樣都是功高震主,秦昭襄王為何唯獨殺了白起,而寵信蒙驁?
人們都說,秦國最不缺的就是軍事人才,這句話還真有道理啊,別的不說,僅秦始皇的太爺爺秦昭襄王時期,威震天下,使六國恐懼,讓歷朝歷代君王只敢在夢里想想的天才軍事家就有兩個,哪兩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江源县|
麟游县|
灵武市|
凉山|
汽车|
景泰县|
苍溪县|
烟台市|
德惠市|
潼关县|
内黄县|
邢台市|
康乐县|
阳东县|
娄烦县|
东平县|
青河县|
松原市|
永丰县|
工布江达县|
金沙县|
福建省|
三原县|
永靖县|
伊宁市|
承德市|
壶关县|
闵行区|
正阳县|
涞源县|
泗洪县|
恩平市|
岳普湖县|
西贡区|
五家渠市|
扎囊县|
子洲县|
绥德县|
武宣县|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