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國寶再現-《繼承三千年》
第(2/3)頁
他首先看鈐印款識,鈐印:任氏子明、月山道人。
陳繼儒題跋:唐文皇石刻昭陵六馬,故子孫多馬癖,代宗有九花虬,德宗有神智驄、如意騮。飾以黃金勒,控以紫玉鞭,豢以一品料。故其圖流傳人間,歌詠不絕。此卷唐人筆,題跋剪截已去,幸人馬尚爾平安,無錫王麟郭先生世藏,其孫福州守曼浤公能永護之,環回諦玩,姿態毛骨如生,所謂寫渥洼之狀,不在水中,移騕褭之形,出于天上。定為曹霸所作,即公麟輩未能與之絕塵而爭驅也。云間陳繼儒題于頑仙廬。
還有王永吉題跋:此卷予既請眉公先生題識,信其筆法之妙非近代丹青家所辦。獨云:出自唐人手,未有確據,考其楮尾印章二,一任氏子明,一月山道人。暇日偶閱李九疑紫桃軒雜綴,乃知為元人任水監也。按雜綴云:元任仁發,字子明,號月山,世居松江之青龍鎮,年十八中鄊試貳,都水監,開江置閘,凡水議,仁發主之。善繪事,嘗奉旨入內畫渥洼天馬圖。所著有水利書十卷。今人止稱任水監,畫馬蓋以藝掩云。然則任以畫馬得名甚著,而眉公未及詳核,因附記于此。崇禎壬申(1632)二月之七日,輞川館主人記。
再看鑒藏印:尚賓(半印)、中立(半印)、立(半印)、忠信可久安(半印)、輙相思(半印)、可以觀(半印)、子孫(半印)、蕉林玉立氏圖書、觀其大略、棠邨審定、河北棠邨、安定、蕉林秘玩、蒼巖、蒼巖子、耿昭忠信公氏一字在良別號長白山長收藏書畫印記、信公鑒定珍藏(三次)、半古軒書畫印、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干清宮鑒藏寶、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侯士泰鑒藏、天目山人、尊古堂真賞、驚鴻閣。
細細看完這些,由此可以確認,這確實是《五王醉歸圖》真跡無疑。
《五王醉歸圖》是宋代作品,明末以來的收藏者非常清楚:朱尚賓、王麟郭、王永吉、梁清標、耿昭忠、耿嘉祚(經考據半古軒書畫印是其藏印)、乾隆、嘉慶、溥儀。
這些收藏者當中,特別是梁清標、耿昭忠都是清初公認眼力最好的收藏家。
明末清初是中國書畫鑒藏史上一個真正的書畫收藏繁盛時期,它真正實現了藏家的多元化和大眾化,使書畫收藏呈現出異常開放與融動的跡象,從明末的戰亂國庫的字畫散落民間,使一些官僚、文人、商賈等為主的私人收藏家得以擁有公立收藏的書畫的機會。
在從三藩之亂后,“文治”問題被康熙重視,他在政暇之余命一些特殊身份的社會鑒藏家或者宮廷貴族參與整理內府典籍,對宮中收藏的書畫進行鑒別,以及不斷收購民間散落國寶,其中以耿昭忠、熊賜履、高士奇、安岐最為代表性,使清初的收藏呈現了歷史上又一次由私到公的收藏特點。
《五王醉歸圖》則是從耿昭忠處流入了清內府公立收藏中的一個實例。《石渠寶笈續編》與阮元撰《石渠隨筆》卷四對于這幅畫均有記載。
《五王醉歸圖》清宮收藏印章的鈐印,正是《石渠寶笈續編》的“乾隆八璽全”,鈐印位置完全符合規范。卷中鈐“干清宮鑒藏寶”也與《石渠寶笈》著錄的收藏點相符。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乐市|
巫溪县|
景谷|
台北市|
吕梁市|
定结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临安市|
临颍县|
通河县|
股票|
壶关县|
治多县|
宜州市|
泰州市|
澎湖县|
乃东县|
崇文区|
城口县|
田阳县|
灯塔市|
安吉县|
兴安盟|
沭阳县|
扎囊县|
洛南县|
贵定县|
丰镇市|
哈密市|
威宁|
巴林左旗|
哈巴河县|
婺源县|
常山县|
綦江县|
申扎县|
长宁县|
祁连县|
武鸣县|
多伦县|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