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遭遇戰火的銀堡仍有著生命力,那里面相大海實在是捕魚、煮鹽的好地方。 波羅的海鯡魚和鱈魚是兩大重點捕撈漁獲,它們富含油脂,這對本時代的民眾有著極強的吸引力!人可以不吃麥子等碳水食物,倘若再連油脂都不吃,死亡也就是短時間的事情。純以蛋白質為食的人難以活過一個月,真正能讓善于捕魚的北歐人活下來的關鍵,就是這些魚油。 曾經,老羅斯部族茍活在峽灣中,全然依靠著捕魚獲得的油脂頑強生存。 韋克舍人選擇了內陸生活,海爾加湖和附近湖泡撈不到極為油膩又往往體型巨大的鯡魚,他們只能捕撈垂釣一些歐鱸,其魚油含量很拉胯不說魚肉又多刺。 民眾需要巨大的鱈魚,魚肉大塊而無刺,炙烤滋滋冒油。 銀堡的商人手藝人有了新的營生,捕魚后輕度加工,再以粗略加工的海鹽腌漬魚肉,放在陶甕中等待河湖解凍后,劃著長船去韋克舍兜售。 韋克舍也有自己的特產,便是富余的糧食。比起自己人口的數量,他們自產的燕麥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也有富足,便可對外出售燕麥和自釀的麥酒。 大面積的湖畔沼澤區土地過于濕潤了,這類地區不宜種麥子卻是蘆葦叢生,正好用于放牧牛羊,他們便制作一批奶制品與皮革制品對外銷售。 這條貿易線路中,移民至韋克舍的丹麥商人是關鍵的中間商,隨著森林中的商業逐步穩定發展,更多的剩余財富需要好買家。向丹麥世界出售一些農產品是可以的,但最近的買家實際的北部的延雪平和維辛格瑟。 韋克舍也需要向北方交易關鍵的鐵器,即便他們不知道其實延雪平的商人就是二道販子,所販售的鐵器可是來自于西邊的約塔河的哥德堡。 商業訴求將全部的約塔蘭人社群連接,各個社群皆有自己獨到的產出,倘若沒有外來勢力的侵入,他們仍可以維持現在的生活方式很久很久。 但是,羅斯王國來了! 甚至不需要羅斯王國發動南下征服戰爭,如今得到法蘭克人扶持的丹麥國王霍里克·哈拉爾松,對于向北方擴張自己的勢力,這份野望也從未消失。 茂密森林的韋克舍僅有一條對外聯絡的水道和僅有一條連接北方的小路,交通過于閉塞使得本地的兩萬居民真的以為自己生活在平和的安樂窩。 民眾的精神生活被維系在湖邊的祭壇,光明節、播種節、夏至節、收獲節,人們的生活愈發與農業生活嚴格綁定,曾經漁獵衛生的韋克舍人愈發將生活錨定在一年一度的燕麥豐收上,他們永久地安定了下來。 唯有商人們維系著韋克舍與森林域外的聯絡。 冰雪融化大地堅硬,當湖畔的蘆葦又蓬松長起來,徒步北上貿易的工作又可以進行了。 羊皮、牛皮、黃油、魚油、亞麻制品、富余的燕麥、麥酒,等等農業時代的常用商品被意欲北上的商人裝在木車上。 最為關鍵的海鹽被特別封裝于木盒中,商人將進口的粗制海鹽還原成鹵水二度加工,最終得到的雖然還是大粒海鹽,它的苦澀味道已經可以忽略。這些鹽被認為凝為一整塊,裝入特別的木桶里以蜂蠟封裝,如此好鹽正好高價賣到延雪平和維辛格瑟。 尤其是維辛格瑟島上的那個著名的軍閥僭主“狂熊”卡爾,商人們都確信那個男人會購買大量韋克舍商品,尤其是痛快買下好鹽、魚油、黃油和干酪。 商人能換回什么?自然是鐵器。為了鐵器,商人寧可拿出高價。 一支商人隊伍自發北上,礙于一場小規模降雨,商人的行動稍稍遲滯。 所有商人必須結伴而行,他們倒不是擔憂盜匪,或者說在這地廣人稀的地區盜匪根本不存在。 被人硬生生踏出來的道路很是狹窄,一段時間不去踩踏就青草瘋長。商人要擔心的是突然冒出來的熊與狼,尤其是本地的棕熊,那些兇猛大獸剛結束冬眠總是餓的厲害,大獸會主動攻擊旅行的商人,把商人吃得就剩骨頭。固然中途獵殺一些熊剝下熊皮是好事,但沒有商人渴望這種節外生枝。 五個商人集團構成一個大集團,他們有著十輛牛拉木車,商人連帶著私兵,以及在韋克舍雇傭的男人,湊成一支近一百人的武裝押運隊。 他們帶著弓矢短矛和斧頭,在狹窄的道路中前進著,眼睛總是注意著周圍的風吹草動。 不過這并非商人們的首次旅行,犯不著太過于警惕。 所有商人都坐在牛車上,有的人是只身而來,有的人帶上自己的兒子,甚至是帶上自己的妻妾、女奴。 商人吹著口哨唱著歌,和伙計們聊著這次把商品運到延雪平能如何的大賺一筆。 罷了又調侃一番那個自命不凡的“狂熊”卡爾是個蠢貨,所謂把持著過往的榮光卻躲在韋特恩湖的島上做島主,竟不想著襲擊瑞典人給其他約塔蘭人的損失復仇。 可惜,“狂熊”卡爾已經腦袋搬家,商人仍在北上,他們對于北方的情況一無所知! …… 什么叫做春風得意馬蹄疾?三百名羅斯騎兵與一百名羅斯精銳步兵,在國王留里克任命的延雪平總督海格的帶路下,正快速向韋克舍推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