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北方森林的夾縫中,一支騎兵隊快速南下。 確認自己已然處在法蘭克行軍隊列的最后方,菲斯克率領的羅斯騎兵便不急著追擊。 至少,他們認為自己摸到的敵人的尾巴,且敵人對此一無所知。 卻說法蘭克大軍這里,國王路德維希聽聞撤回來的輕騎兵匯報的情況,他基于現有信息做出判斷, 全軍進入戰備狀態。 大量戰士立刻披甲,所有主戰士兵皆以盡量快的速度直奔奧斯納布呂克市鎮。 敵人不但焚燒市鎮到處殺人,還狂妄地將其作為決戰之地? 公平的說,森林中出現一大片開闊地,它的確可以作為戰斗的原野。 路德維希非常希望通過一場決戰,最好一兩天時間就完成戰斗從而解決北方的問題。他攜帶的物資重量較多, 卻也不能長期堅守。倘若戰爭拖到了明年一月份即全年最冷的時期,繼續在北部耗著實在是自尋死路。 他甚至動過一個念頭,自己此番舉措根本就是泄憤, 罔顧季節不利的因素強行出兵,從出兵時起就面臨風險。 箭矢已經發射出去,它不能回頭。大軍已無后退之路,這場戰爭必須有個結果。 他內心里渴望一場越早越好的決戰,便一廂情愿認為奧斯納布呂克就是決戰之地。固然敵人很可能藏在林子里以逸待勞,路德維希覺得自己的兵力優勢巨大,再加上戰士們已經非常憤怒,決戰時士氣旺盛的大軍定能克服很多不利因素,在用強大兵力壓垮傲慢的諾曼人。 陽光透過樹林縫隙照在這筆直的羅馬大道上。 重騎兵、重步兵,他們就是傳說中的“鐵人”。多達六千人的披甲戰士可謂路德維希的絕對主力,是其引以為傲的力量,亦是他在內戰中維護自己政治地位的根本。 因為路德維希從不覬覦“羅馬人民皇帝”的頭銜,中王國之王、大哥洛泰爾可以繼續把持著這個頭銜,繼續把持著首都亞琛。 自己與小弟查理要的只是大哥承認逝去父王的遺囑, 所謂落實三分天下。 路德維希現在就是在拿自己的權勢在豪賭, 倘若這支大軍敗了,東王國就變得無精兵可用,更無與大哥內戰的資本。 但自己絕對不能慫!倘若薩克森反叛自己不去管, 諾曼人入侵還置若罔聞,即會迫使科隆大主教區支持中王國,也會引得本就騎墻觀望的弗蘭德斯伯國倒戈。是的,路德維希其實知道弗蘭德斯的那個博杜安和他爹一樣,都是心懷鬼胎左右逢源的家伙。 戰士們抱著決戰的態度急行軍,重裝軍團快速沖向戰場,重騎兵更是先頭開路。 緊隨其后的則是多持盾持矛的無甲農民兵,速度比前者慢一些。 最末尾的則是那些押運輜重的索布人奴兵。 即便是在平坦的道路,長時間行軍這支大軍也要彼此脫節。 遂當重裝部隊陸續進入開闊地,看到繼續燃燒的市鎮以及明顯帶著戰場痕跡,而索布人管理的輜重部隊還在后方磨蹭。 路德維希親自騎著馬,大膽帶著重騎兵直撲燃燒之地。 駭人的一幕很快顯現。 他的心臟在狂跳,眉頭緊鎖牙齒簡直要咬崩。 木枝插著頭顱杵在地上,連鐵劍也插在旁邊。如此杰作必是敵人所為,它是威懾更是嘲諷。 “到底是何人所為!啊啊啊!” 國王仰天咆哮,又下令部下收殮這些滴血的尸體。 看到這恐怖一幕,眾將士皆燃起強烈復仇心。 隨著陽光越來越昏暗,周遭的森林也變得鬼魅起來。 步兵們進入這片開闊地后不敢進一步分散, 路德維希也令他們以百人隊為一個單位首先排列密集隊形,保持戒備靜觀周遭變化。 他們決意一直等待敵人獎勵,直到夜幕降臨才會暫時卸下戒備。 法蘭克軍隊陸續前進,那些農民兵終于開始進入開闊地,然而,后方開始出現狀況。 一支僅有二百人的騎兵隊能有多大的作為? 他們的兵力看似不多,若在特別的形勢下或能打出頗為離譜的戰績。 此刻的菲斯克帶著全體騎兵以及極為大膽地在羅馬大道上排出縱隊,以快速行軍的模式井然有序推進。 如此大膽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年輕的騎兵戰士在菲斯克帶領下,一時間圓盾背在后身,馬鞍兩側的箭袋箭雨充盈。沒有人攜帶騎矛,有的就是腰間鋼劍,以及手中的反曲弓。 菲斯克尚不明確自己當前的精確處境,之是根據地面遺留的痕跡很相信自己就在敵人的身后,現在正是偷襲好時機。 騎兵繼續推進,不久便注意到了前方的浩大景象。 戰士們定睛一瞧,赫然看到那竟是一條冗長的車隊?!所有人大吃一驚,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是好。 關鍵時刻還是菲斯克穩住大家情緒,號令所有人:“收弓!拔劍!以最快速度沖殺過去!” 兄弟們得令,他們明白這樣做的風險,但沒有人在乎。 一把把鋼劍在夕陽下泛著橘色的光,他們換上的鐵皮盔也在劇烈反光。 廣大戰士以及戰馬已經有些疲憊了,現在一個巨大戰機擺在面前,兄弟們決定打下今天的第二場戰斗。 羅斯騎兵開始了沖擊。 一開始只是戰馬小跑突進,菲斯克預計等到合適距離才發動強襲。 然而他們分明已經暴露了自身,敵人卻表現得頗為木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