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龐大的戰爭從839年便開始準備,當戰爭塵埃落定,整個北方世界已經完全變了。 羅斯王國盡其所能幾乎拿出自己全部精銳戰士,以及整個艦隊,以氣吞山河之勢投入戰爭。倘若羅斯輸了,王國當然還會存在,她只好繼續龜縮在遙遠北方的冰雪之地舔舐深重的傷口, 想要在走出苦寒之地還需要些年月。 羅斯賭贏了國運! 840年,初春至初夏,羅斯-瑞典聯軍橫掃約塔蘭地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除卻奧斯陸、卑爾根等挪威部族的定居點外,皆歸入羅斯王國。 那些挪威人并非敵手,恰恰相反是可在外來聯絡的盟友。因為在不列顛島上興起的維京約克王國就是挪威人的勢力, 崇拜勇者又追逐溫暖的人們管不了那么多,他們自發沖向不列顛移民維京約克。又因為從未中斷的貿易聯絡問題, 奧斯陸的挪威人對瑞典、約塔蘭和羅斯,這些半島上其他勢力并不反對。 基于這些原因,留里克集結的大軍終究沒有征服奧斯陸更沒有沿著海岸線挨個征服挪威人的峽灣。 收復全部的挪威人勢力不是這場戰爭的目的,乃至連次要目的都不是。 840年初夏至初秋,留里克統帥的聯軍終于在丹麥遭遇到真正的挑戰。聯軍開始蒙受較大損失,付出了很大代價后,困擾整個波羅的海的丹麥問題一戰解決! 全新的信仰奧丁的丹麥王國誕生了,丹麥立刻與羅斯、瑞典等所有的北方人達成歷史性和解,終于波羅的海是所有維京人的波羅的海,彼此內戰就此終結。固然還存在海盜問題,那些都是亡命之徒發現即殺死,這種匪徒的存在根本無法撼動和平條約與同盟條約。 但北方世界的大聯盟直接破壞了法蘭克大貴族的如意算盤,當普通法蘭克人對各路維京人知之甚少,東王國的王路德維希再清楚不過一個強大的北方意味著什么。 從840年入秋開始,法蘭克軍主動發起進攻, 期間又夾雜著薩克森復國的因素。 擴張的羅斯與領土龐大的法蘭克,一旦領地接壤便必然爆發戰爭。留里克不希望與法蘭克的世紀大戰來得如此之早,然所謂的“勢”是存在的,他順勢而為, 冬季戰爭爆發。 羅斯-瑞典-薩克森結盟共擊東王國。 三戰不萊梅,二戰易北河,戰爭打贏了,羅斯王國付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傷亡代價。 羅斯如此,薩克森人的損失更大。 而勞師襲遠的東王國,硬生生損失滿打滿算的三萬大軍。路德維希榮耀的重騎兵主力消失了,大量步兵戰死,他已經沒有能力再平定北方,更要命的是要用剩下的軍隊扛住來自大哥洛泰爾的武裝削藩,為此不得不屈辱得向勝利者讓渡大量的利益,才有戰俘恢復王位。 如此,構成羅斯軍隊的核心力量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旗隊,此五旗隊皆為由直接聽命于國王的新老羅斯人構成。 尤其是第一、第二旗隊,不僅血統來自老羅斯部族,戰斗經驗也極為豐富,是戰斗力擔綱,也由國王最青睞的堂兄、人緣很好的阿里克指揮。恰是如此, 此二旗隊的兵力損失極為夸張, 雖然戰爭時期一些雜七雜八人緣補充其中,當旗隊返回都城,原本是五百人以上的編制,兩旗隊的老兵皆只剩下一百余人。 其他四個旗隊情況相對好一些,也有一半的不可挽回損失。 除此外,全新設立的常備軍,其中的騎兵和步兵皆有折損。 羅斯的精銳部隊損失達一千人之巨,大批有著數年戰斗經驗、在尸山血海里闖出來的狠人,終究是在遙遠南方與彪悍的法蘭克重騎兵同歸于盡。這樣轟轟烈烈的戰死,倒是滿足一位資深維京戰死的夙愿。活下來的人在惋惜戰友陣亡的同時,也好自我安慰——他們的英靈已經去了圣殿。 不過公平的說,五千余法蘭克重騎兵一個冬季全部戰死,乃至羅斯通過拔掉死者鐵甲衣、剝馬匹,居然成就了巨大的戰利品入賬。 精銳老兵的大量損失,以及一批剛剛加入的年輕戰士的陣亡,無疑削弱了王國的軍事實力。 事實真的如此?絕非如此。 羅斯王國不再是羅斯部族的王國,當部族的男人大規模迎娶斯拉夫族裔和芬蘭族裔的女人后,王國的“純血北方日耳曼”后裔就寥寥無幾了。 瘋狂的戰爭給了參戰的芬蘭旗隊和斯拉夫旗隊極大的自信,他們因職責和戰術因素折損很小,關鍵的決戰一樣是主力軍。 諾夫哥羅德總督、國王的大舅子梅德韋特,帶著家鄉人構成的軍隊在最后的易北河冰河決戰,實為聯軍中羅斯軍的絕對主力。由此一戰,即便再卑微的戰士也能昂起胸膛告訴自己的同鄉:“其實我就是羅斯戰士,我與瓦良格人沒什么不同。” 當思想發生異變,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至少近千名斯拉夫戰士凱旋,買個人都背著大量戰利品,擁有大量的銀幣現金,也有可以講述大戰全過程的一張嘴。他們再也不認為自己是臣服于羅斯人的農奴,從現在開始,自己就是羅斯人!以后大王再興兵,自己就是核心戰斗力。 一個名為羅斯的民族正在誕生,集合這北日耳曼、東斯拉夫和泛芬蘭三方血統的孩子正在嗷嗷叫得成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