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梅茨伯爵算盤打得好,他在洛泰爾王不斷的催促下,針對美因茨的夏季攻勢悍然發動! 但是,軍隊出發沒多久,便于東王國的大軍發生遭遇戰。 卻說840年戰敗的路德維希,在841年初與羅斯人等一眾勝利者簽署完和平條約,就坐著羅斯人的船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來茵高伯爵羅貝爾被釋放,其人遁入北部陶努斯山隱居起來。此人算是識趣,如此路德維希完全掌控了除卻拿騷男爵領外全部的來茵高地區政務。 所以,如何掩飾自己的虛弱? 弱小的貓咪在感覺到威脅時會弓起身子,渾身的毛炸裂膨脹,它的身體瞬間膨脹一倍,以此嚇退威脅。 路德維希要做的也是如此。 他慶幸自己留了一批從常備軍精銳在美因茨,也早就料到自己的大哥洛泰爾一定還會攻勢。 “如果我被俘或是死了,甚至是從法蘭克福撤走,就是自甘去做小小的巴伐利亞公爵。這就是戰敗。甚至公爵的爵位也保不住。” 他認定自己的大哥一定會對自己斬盡殺絕,即便他是王族成員。 或者說正因為他是王族成員,就有著全家被殺的理由。法蘭克貴族便是如此,貴族們自相殘殺,兒子殺父親、叔叔殺侄子、外甥殺姨媽,而年幼的查理曼僥幸存活,也是整個王室為數不多的幸存者。兒時的災禍迫使查理曼制定一套貴族分封制度,而由他最先起始的三分天下,目的就是要避免這種足矣自我毀滅的王族內戰。 查理曼已經作古,虔誠者路易也死了。 站在路德維希的立場,既然大哥拒絕承認爺爺就已經制定過的“三分方案”,就等于大哥一定要把自己全家殺盡乃至不留一個嬰孩,根本不存在中間狀態。 基于這種認知,在北方吃了打敗仗的路德維希一定要在南方的內戰戰場給自己找回顏面,要通過一場勝利提振士氣,以及對自己一個交代。 他一歸來便是整頓軍備,先是整頓全部騎兵,繼而針對農夫開刀。 他增加稅賦搜刮農民余糧,并進一步搜刮來茵高地區的勞動力,將更多農夫強行編入軍隊。農夫兵自然是極為不情愿,但路德維希親自向他們許諾:“我們要奪回勞騰!只要我們贏了,你們可以自由劫掠!你們搶到的就是自己的,哪怕是搶到一塊如拳頭大的黃金,也是你們自己的!” 還別說,這種從羅斯人那里學到的話術真的好用。他看到一群厭戰的農父雙眼像是要噴火,就算這群人就是一群武裝農民,他們人數足夠多。 路德維希無法為這群新軍士提供足夠的武器裝備,思考到自己在北方吃打敗仗的原因,他一歸來便針對手下軍隊進行一番調整。 窮就只能打窮仗,大量無甲的農夫兵手持的主武器必須是一根足有三個男人長度的長矛,沒有矛頭則用匕首、短劍捆好代替。至于趁手的副武器,就是個人干活兒的農具,以手斧為多。 來茵河南岸的美因茨一直是路德維希的防守重鎮,自它歸來,小船源源不斷將新兵輸送到對岸。處于孤注一擲的考量,他拋棄掉了其他方向的防御,將自己手頭的主力全部運到河對岸,也包括最后的一千名重騎兵。 木筏拼湊起類似躉船的巨型木筏,被小船拖曳到對岸。 路德維希一改過去的戰爭邏輯,可以說他在北方的戰爭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尤其是大貴族親臨前線的重要意義。 也許羅斯軍隊抵達美因茨,可以作為很好的友軍。那些家伙就是為了財富,如此很好控制。一支羅斯軍隊就在拿騷,兵力比肩自己過去的丹麥傭兵,且戰斗力更強。 讓那些住在拿騷的羅斯人來?一想到之前的戰敗,出于顏面的考慮他便不予考慮。 “我必須用自己的力量把勞騰奪回來!如果我可以一口氣拆了薩拉布呂賈那該死的橋!洛泰爾奈我何?” 此事的東王國的大貴族屈指可數,且對路德維希本人的態度非常曖昧。 就像不能指望羅斯傭兵一般,試圖現在就從弗蘭德斯、尼德蘭和薩克森借兵,想都不能想!至于從科隆借人手,當地教士吃了大虧絕對拿不出人手和錢糧。 至于沃爾姆斯主教區,他們依舊宣布站在東王國立場就太好了!教區提供了極為關鍵的錢糧,至于從教區里招募戰士,路德維希已經把此事做完。 從自己的老地盤巴伐利亞調兵來需要時間,而北方的圖林根侯爵又編出一堆理由就是不出兵。 看起來,所有貴族都在看路德維希的個人表演。 他絕得自己已經站在懸崖邊上,能拯救自己的,也就只有自己了。 他硬生生集結出八千人!當然,這只是賬面上的數字。 真正的常備軍戰士區區兩千人,另有大抵有戰斗力的農夫兵近千人,剩下的五千之眾究竟算不算士兵都是個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