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遠征軍趕上了儒略歷八月底開始的傳統北海鯡魚捕魚期,捕魚期會在第一場雪后結束。所謂游弋的鯡魚群在溫暖期吃掉了大量養料,它們必須儲備大量脂肪以地域北海和茫茫北大西洋的低溫,而這些魚油、蛋白質對弗蘭德斯和尼德蘭的民眾非常重要。 以漁火誘魚,埋在水里的網快速升起,整個被吸引的魚群中的大個頭盡收網底。技術剛剛隨著羅斯人和瑞典人擴散到低地國家,當地人才剛剛開始學習。 現在每個夜晚萊茵河口都亮起密集漁火,再到天亮大量漁船返航港口,卸下的鮮魚意外得已經可以滿足遠征軍當天的伙食,并有富余。 一批本地婦女被招募做工,她們負責大規模處理捕撈到的鯡魚鱈魚,而最直接的酬勞是允許她們帶著富余漁獲帶回家與家人享用。 即便現在氣候越來越冷,上岸的鯡魚很快開始腐爛,被招募的女工必須快速行動。每一條魚掐頭去尾,剖掉內臟后并不去鱗,一條又一條的魚肉片扔到藤筐里直接供應軍隊。她們全天候勞作,多出的魚肉條烘烤干燥充作儲備糧。 龐大艦隊的主力艦與大部分武裝貨船并不會深入萊茵河腹地,最大的障礙正是大型船只已無法依靠劃槳前進,蜿蜒河道難以利用風力航行,沒有航行自持力的她們在 喪失風帆效能后只能通過劃槳長船拖曳。 萊茵河并非平靜河流,即便是枯水期它的流速也快一些。 關于大軍如何利用萊茵河與大大小小支流進行高強度的戰術機動,以及將大量貨物運抵目的地,藍狐在這方面已經堪稱專家,他的兩個弟弟紅狐與黑狐也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 正因如此,現在全軍中沒有任何人有藍狐這般經驗豐富,唯有他擔任這部分羅斯軍的指揮官,才可以有效調動軍隊執行任務。 各級貴族、將領深知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沒有人對藍狐能力有一星半點的質疑。 按照藍狐的計劃,在大軍基本安頓完畢,關于哪些物資要儲備在鹿特斯塔德、哪些要運抵拿騷和科布倫茨,他做好了明確方案。 還是繼續奉行著在多次戰爭中被反復證實有效的方案,便是逆水行舟之際,由至少兩艘劃槳長船拖曳一艘武裝貨船行動。再依貨船的載貨情況適當增加長船、劃槳手人數。 基于當前境況,藍狐決定將四艘長船與一艘貨船編組,以四拖一的方式組成一個戰術單元行動。 因為四艘長船編組就構成羅斯軍正規部隊的一個「百人隊」。在百夫長的指揮下,滿編一百二十人的隊伍除了管理長船外,再額外管理裝運大量后勤物資的貨船想必并無不妥。 一百二十人喊著北方的號子合力劃槳,他們迸發出的強大力量應該連風帆巡洋艦一樣拖曳著在內河到處竄,但就性價比而言這沒必要。 當前在鹿特斯塔德的羅斯正規部隊有六個旗隊,每個旗隊下轄四個百人隊,合在一起就有二十四個行動單位,配套著就是可以拖曳滿載的二十四艘貨船。 運貨行動將持續一段時間,因首次行動參與的人員極多,也能將極多貨物運抵拿騷。后續的運貨行動規模會變小太多,因萊茵河冬季不會凍結,運貨行動將以小規模、高頻次的方式持續著。 一場秋雨不期而至。 它在偶然中也有著必然,自空氣開始變得些許特殊的潮濕,經驗豐富的敏感者就在準備避雨了。 先是大風起,氣溫驟降船只回港避風,一度赤膊上陣搬運物資的人們現在不得不穿上厚衣躲起來。 藍狐躲進堡壘中,如今整個堡壘區的房屋擠滿了避雨者,廣大正規軍戰士甚至在堆滿軍糧的倉庫打地鋪。也唯有這些正規軍戰士,藍狐放心他們在糧倉睡覺而不會偷走糧食。 那些來自約塔河的戰士們情況就糟糕不少了。 「折骨」戈姆帶著他的軍隊密集擠在已經搭建好的木屋中,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去避雨。他是維納恩斯塔德伯爵,要為自己的軍隊負全責,倘若受不了打道回府就得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在戰場上突遭降雨,在海上航行時被風雨中掙扎,北方人能忍受更糟糕的天氣,現在的情況遠不及暴風雨恐怖。 沒有人知道這場秋雨要持續多久,但僅僅一天的時間大地已經變得過度泥濘。 低地不愧為低地,萊茵河口密集水道為航行提供巨大方便,如今這里到處泥漿,這恰恰暗合了鹿特斯塔德的本意——泥濘之城。 丹麥移民密集居住區暫時難以走動,只要戶外溜達一圈靴子上就會沾上濃稠黑泥,以至于雙腳仿佛裹了一層鐵,走路成了折磨更不提還有陰冷秋雨的侵蝕。 就算對新的戰爭有萬分熱忱,丹麥王拉格納和他的戰士們也只能待在長屋里蟄伏。 整個萊茵河口的喧囂硬生生被秋雨壓制,藍狐的行動計劃也不得不讓位于該死的雨。 現在他不得不開始擔心另一件事了。 疾病! 在 過去的時代每一場秋雨后都會有人得病,一個部族開始有上年紀的人發病,至多熬到第一場雪后在高燒中死去。沒人知道它的根本原因,都以為這是死者命運如此,祭司們說諸神旨意不可違逆,實則就是對拙劣醫療水平的無奈。 羅斯王留里克則提出了新的理由來做解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