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直到宋代以后,用松脂涂抹燃燒的火箭才大規模普及。 松脂就是松樹油脂,涂抹在箭桿上,這樣做出來的火箭就非常輕便,不影響射程。 因此宋明時期,火箭就開始大規模出現在戰場,甚至到明朝,由于火器的發展,還有竄天猴型號的火箭出現。 不過陳暮也不需要火箭飛多遠,能點火就行。 畢竟古代的弓箭手培養不容易,就像是現代培養狙擊手一樣,需要花很大的力氣。 近距離射火箭就容易許多,也不要求精準度,只要往那個方向射,讓火箭可以燃燒草叢樹木和營帳就行,沒那么多要求。 到下午,各曲士兵陸陸續續將需要的物資取回來,陳暮下令,讓士兵用大量布條包裹箭頭,只露出箭尖,再把箭頭放入魚油桶中浸透,制作成膏油火箭。 到晚上的時候,士兵們就已經制作了五萬支火箭。畢竟這活也不是什么精細活,一個士兵幾分鐘就能搞定一支,兩千多人同時做,五萬支箭也就是一兩個時辰的事情而已。 火箭制作之后,士兵們每人帶上長弓,背上箭壺。之所以陳暮要用火箭,一是這樣更容易快速把火點起來,二來也是珍惜士兵的生命。 畢竟近距離沖入敵營去點火,對于士兵的威脅會非常大。點火的人相當于敢死隊,說九死一生也不為過。 而隔著幾十米射箭,就算敵人殺出來,也有逃跑空間。 皇甫嵩和朱儁親自跑到陳暮的駐地,騎馬過來,遠遠看到陳暮的士兵已經排列整齊。 陳暮迎上去:“皇甫將軍,朱將軍。” “準備得如何?” 皇甫嵩問道。 “萬事俱備,就等今夜三更點火。” 陳暮自信滿滿,他剛才試過,火箭如果逆風而行,會被風吹滅。如果背風或者順風的話,影響就會小很多。 黃巾軍營駐扎在西面山腳下,倚草結營。 現在刮東南風,他們完全可以在黃巾軍營的背面山坡下射火箭,這樣風吹不到,因為會被營寨擋風,等火箭射進去,大火燃燒起來,火借風勢,立即就能形成可怕的火災。 “好,此戰就靠你了。” 皇甫嵩滿意地點點頭,十多天相處,他發現陳暮還是非常可靠的,相信他的決策。 “必不負將軍所托。” 陳暮認真回應。 皇甫嵩和朱儁離開,他們也要去布置作戰任務。 一旦陳暮這邊順利點火,大軍就全軍出擊,先攻破波才主營,然后再處理東西北三處副營。 夜晚二更。 黃巾營寨靜悄悄的。 守衛士兵按照每日任務,在營中和周圍巡邏。 黃巾一個巡邏隊長有些奇怪。 因為他看到往日點滿火把,將城墻四周點得通亮的長社城上,這次火把居然熄滅了。 小隊長不解地對身邊一個士兵說道:“今日官軍的火把怎么熄了。” 那士兵想了想道:“也許是風太大,吹熄的吧。” “哦。” 小隊長一想也是,今天的確是個大風天。 他不會去想,既然城墻上沒有了照明,不如趁夜發動襲擊。 黃巾本就缺乏戰術發明的人才,連那些將領都沒有去想這個問題,更別說他們這些小兵了。 隊伍訓練到營地西側樹林,這里草木旺盛,蓬蒿遍地,離營地約有二三十余丈。 旁邊就是黃巾營地的木柵欄,按照命令,他們要繞營地一圈。 十多萬人的營地有多大?光外圍柵欄的長度就達到四五里,營地里面也是雜草叢生,帳篷就扎在草地里,沒有任何防火措施。 按照《后漢書·皇甫嵩傳》記載,波才軍的確沒有任何戰術素養,六月正是草長鶯飛之時,草木森森,居然沒有意識到敵人會放火,讓全軍處于易燃危險之下。 這隊巡邏士兵緩緩離開,不遠處的草堆里,探出個豹頭環眼的腦袋。 四周黑魆魆的,除了黃巾營寨里的篝火外,就只剩下越走越遠的黃巾巡邏隊手中的火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