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漢民族對于糧食有多重視?
曹操騎馬踩踏麥田,割發代首。
蘇軾為節約食物,房梁掛錢。
歷朝歷代統治者下圣旨勸農桑、勸節約。
即便是劉備當政的時候,有一年大旱,也要下禁酒令,不許人們用糧食釀酒。
為此還與簡雍在抓私藏釀酒工具之人的事上有過爭執,最后被簡雍的黃段子給說服了,可見古人有多愛惜糧食。
陳暮為了逼迫司馬俱投降,毀壞他的粟田,踐踏他的粟苗,這種行為,在古人眼里,無異于犯罪。
不過行軍打仗嘛,無所不用其極。
曹操在《后漢書》與《三國志》兩本正史里,光屠城記錄就最少五次以上,跟曹操比,陳暮還是覺得自愧弗如。
當然。
也許有人說,你好的不學學壞的,那些仁義君子你不去跟他們比,非得去找老曹比。
但三國就是個比爛的時代,在史料記載里,各路軍閥除了劉備沒干過什么太臟的事以外,哪家都不是什么好東西。
什么吃人肉的,坑殺降卒的,殺名士的,屠城的,稱帝的,劫掠的,燒城的,篡位的,毒殺皇帝的,相比之下,自己就是毀壞個粟田而已,反倒不算什么大事。
只是劉備看著好好的粟苗就這么被毀壞,心疼而已。
但再心疼,事情還是得做。
不然治下如何安穩?百姓如何安居樂業?
因此見到張飛帶著一千騎兵在粟田里如此肆意妄為,劉備也沒有出聲阻止。
漢朝的粟田跟麥田不像南方的水稻一樣田里蓄水,田里是干的,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灌溉。所以馬蹄踩入粟田,并不會陷入土地中。
司馬俱的隊伍投鼠忌器,哪怕恨不得生啖張飛的肉,但步兵本來就追不上騎兵,更何況人家還在田里。
鬧哄哄了一陣,司馬俱一咬牙? 自己親自領軍? 率領兩萬大軍出城。
他的兵馬不過四萬,現在三萬人全都出去? 烏泱泱一片? 殺奔遠處數里之外的劉備軍。
看到這一幕,劉備對陳暮道:“四弟? 全軍出擊吧,順勢將司馬俱擊潰。”
他的步兵只有八千? 但騎兵有一千。
而且他的騎兵部隊還是有甲胄的半重騎兵? 對付農民軍不要太簡單。
然而陳暮卻搖搖頭:“收兵。”
“收兵??”
劉備自前年起兵出征黃巾以來,大大小小也打了十余仗,談不上經驗豐富,但也看得出來? 這是擊潰司馬俱的好機會? 為什么要收兵呢?
陳暮解釋道:“現在上去大戰,只能正面擊潰,不能解決問題。一旦賊軍逃回城里,又得重新開始,攻城的話損失太大。不如繼續拖著? 反正粟田就在城外,每天破壞一點? 折磨折磨那司馬俱,總有一天他會投降。”
折磨?
劉備無語。
這不是耍流氓嗎?
“子歸啊? 咱就不能真刀真槍和他干一場嗎?”
“大哥,打仗會死的人? 說好的仁義呢?”
“好.....好吧。”
劉備不說話了。
得? 又被自家老弟給道德綁架。
不過陳暮倒是沒想到劉備還有這么堂堂正正頭鐵硬剛的想法。
相比于他老祖宗劉邦? 那是一點先祖流氓風范都沒學到。
打仗可不是玩游戲過家家,那是用小命生死相搏。
命只有一條,為了生存什么都必須做。
就跟和仇人決一死戰一樣,拿命拼的時候,誰還管你招數還是套路?
用牙咬用手撓扣眼珠子掏襠捅p眼子,什么打法下流就用什么。
別說年輕人不講武德,講武德的早就埋在地里變黃土了。
要是打仗還有規矩,講禮儀,那最終也就是個宋襄公,落到個被人千年恥笑的結果。
好在劉備雖然為人正直,但不迂腐,聽從了陳暮的建議,大手一揮:“鳴金。”
叮叮當當的鳴金聲傳來,劉備的八千步兵前隊變后隊,井然有序地撤退。
遠處田野上還撒歡的一千騎兵,也是兵分兩路,從遠方的田里穿行而過,卷動著飛揚的塵土,將身后的黃巾甩得連灰都吃不到。
司馬俱率領隊伍追殺了數里地,直到實在追不上了,這才收兵回城。
老實說,步兵銜尾追殺騎兵,必然有跑得慢的跑得快的,這樣隊伍脫節,若是這個時候張飛率領一千騎兵打個回馬槍,說不準就能殺得司馬俱大敗。
但陳暮顯然不希望真刀實槍地干一場,他的目的是要逼降司馬俱,既然拿捏住了對方的死穴,又何必硬碰硬呢?
沒那么個必要。
司馬俱收兵回城,回到自己的府邸,惱羞成怒道:“氣死我了,快,派出人手,找徐和求援。”
左右有人嘆道:“將軍,如今春糧全在城外,我們如果不守住的話,到秋天后,城里的糧食全部吃完,大家就得餓肚子,還得想個辦法才行。”
“是啊,官軍顯然是打算清野,我們沒那么多糧食固守,要么找個時機和官軍決一死戰,要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射洪县|
娄烦县|
江华|
石狮市|
汕头市|
新平|
辽宁省|
乌恰县|
富阳市|
定远县|
乐清市|
牙克石市|
黄山市|
阆中市|
邻水|
宁化县|
西畴县|
霍城县|
融水|
定边县|
滨州市|
肥乡县|
潞西市|
宝鸡市|
昌吉市|
钦州市|
太谷县|
东光县|
天门市|
伊春市|
阿瓦提县|
通渭县|
荆门市|
武邑县|
河源市|
乌审旗|
厦门市|
嘉善县|
广水市|
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