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平四年-《三國之謀伐》
第(2/3)頁
一來商人逐利是天性? 低買高賣,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二來商人買賣貨物也要成本。
漢朝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 想把活牛羊從邊關運到中原內地? 不談沿途各種風險? 各種盤剝,單說一路上人吃馬嚼,牲畜和運輸成本就極大,商人總不能做虧本生意。
要知道每年都有無數商人被山匪路霸殺死,甚至還有草原民族殺雞取卵,搶奪他們的貨物,所以商人們同樣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賺取這份暴利。
正所謂只見到賊吃肉,沒見到賊挨打。
就好像張世平和蘇雙為什么不老老實實繼續做自己的馬匹生意,而是選擇投資劉備,往內陸發展是一個道理。
在邊關做生意,稍不留神,就是滅頂之災,即便做商人,也得小心翼翼,戰戰兢兢。
只是如此低買高賣,確實讓游牧民族難以承受,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邊關時常被入侵的事實。
所以嚴格來說,草原民族沒有錯,他們要生存。
商人也沒有錯,他們也要生存。
邊關百姓更加沒有錯,因為他們什么壞事都沒有做,卻遭受無妄之災。
錯的只是這個世界的生產力、運輸能力以及科技水平不夠,無法讓每一個人吃飽飯而已。
不過去年原本應該入侵的鮮卑,卻因為糧食充足,沒有入關的意圖。
究其原因,就在于公孫瓚的生意做得不錯。
公孫瓚前年春天從陳暮那里得到了蒸餾酒配方,就用全部身家收購糧食,釀造烈酒。
烈酒造好了,得急于便現,不然砸在手里就是貨物,賣出去才能變成錢。
于是他趕緊找到一些大商人,將手中的存酒全部賣了出去。
由于是春夏時節,酒在游牧民族手里不太吃香。
畢竟游牧民族愛喝酒,是因為他們要到冬天御寒,夏天北方很熱,并不需要烈酒。
所以這批酒其實沒法賣給北方鮮卑和烏恒人。
眼看這批酒要砸在手里,好在公孫瓚還有其它銷路。
游牧民族不要,中原地區的有錢人家要,畢竟對于漢人來說,酒是四季常用飲品,需求比游牧民族高得多。
手里有了錢之后,公孫瓚也不能著眼于制造蒸餾酒,這玩意兒太費糧食,會導致糧價越來越高,讓釀酒的成本越來越大。
正常來說,公孫瓚肯定不明白這些經濟學道理。
但架不住有個經濟學大拿陳暮幫忙出主意。
因此在陳暮的建議下,他開始夏秋時節,高價從草原買入活的牛羊,再通過張世平與蘇雙的渠道,由青州和公孫瓚派兵保護賣到全國各地。
如此一來,由于公孫瓚是高價買入的牛羊,鮮卑人手里就有了錢,到冬天再從公孫瓚手里買入糧食烈酒和鹽,可以自給自足,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冒著生命危險南下劫掠。
所以說為什么中國人愛做生意?
因為生意確實互惠互利。
哪怕在冬天買低價牛羊,看似是對草原民族的剝削,但若不是有商人幫他們賣牛羊,至少還能讓他們少死一些人。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双江|
榕江县|
高陵县|
全州县|
富裕县|
张北县|
汉中市|
泗水县|
新和县|
伊吾县|
嘉祥县|
搜索|
张家口市|
桐城市|
安福县|
遂宁市|
革吉县|
石屏县|
紫阳县|
保亭|
达日县|
紫阳县|
井研县|
兖州市|
垫江县|
淅川县|
宾阳县|
柘荣县|
寿光市|
德清县|
景德镇市|
龙川县|
蓬溪县|
石棉县|
甘孜县|
重庆市|
菏泽市|
五常市|
鸡东县|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