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公孫瓚哈哈大笑道:“那我等今日就自己結盟,待討伐了董卓,他日迎回天子,平定天下叛亂,則大家一起同朝為官,共同輔佐天子,待將來天子親政,亦不失為周公、霍公這等佳話。” 劉備擦干了眼淚,被公孫瓚逗笑了,搖頭說道:“這些事情還是太遙遠,還是先顧著眼下。等將董賊碎尸萬段之后,再去想這些,其它的都不說了,來,喝酒!” “喝酒!” 眾人一起舉杯,一飲而盡。 陳暮等他們飲完這杯,從侍者手里取來酒壺,上去就給他們準備續上。 曹操連忙捂住自己的酒杯道:“尚書令怎可親自倒酒?” 當年在長社,陳暮和曹操還有一些不太愉快。 但這些都成了過往云煙。 至少在劉備眼里,曹操現在的形象和為人,都深得他心,讓他充滿了好感。 如今的曹老板還沒發跡,現在的官職也不過是個西園校尉而已。 相比之下,跟劉備現在的身份簡直是天壤之別。 所以相對的,曹操面對陳暮,也略微禮貌拘謹了很多。 身份不同了,形勢自然也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陳暮卻笑道:“今日之事,必然名流千古,我能為諸位倒酒,乃是榮幸,怎么不能倒酒?” “哦?” 鮑信納悶道:“今日之事如何會名流千古?” 陳暮一邊強行給他們倒上酒,一邊解釋道:“諸公想想,十八路諸侯討董,天下何等大事。孰料袁本初袁公路等人如此不濟,一仗不打就匆匆離開,天下人會怎么看?” 聽他說完,眾人就沉思起來。 袁紹袁術等人說是參加了討董,但其實也就是個重在參與。 真正打了硬仗的,就只有孫堅和劉備二人而已。 其他人要么打醬油,要么沒法出力。 而袁家還和董卓有深仇大恨,結果就在準備進攻關中的時候,袁家人卻跑了,天下人會怎么想? 但問題是古時信息不發達,消息傳遞出去,恐怕不會那么容易。 曹操說出了自己的疑慮道:“袁家四世三公,在士人中素有威望,恐怕即便他們確實匆匆離開,士人們也不會說什么。” “孟德兄是以為天下人的喉舌掌握在士人手里?” 陳暮反問。 曹操一頭霧水道:“難道不是嗎?” 陳暮微微一笑:“自然不是。” “那是?” 老曹就更加納悶了。 陳暮說道:“我青州改良了造紙術,紙張價格低廉,逐漸普及開來。今日之事,我便要請大儒鄭玄執筆,寫一篇浩浩蕩蕩的《討董記》,名為記錄天下大事,實則為我等發聲。” “到時候將為什么討董,如何討董,討董的過程又發送了什么事情,詳細一一記錄下來。編纂成冊,刊印成書,發遍天下,讓世人都知道這中間發生了什么。” “如此一來,在十八路諸侯虎頭蛇尾,草草結束之后。諸位兄長五人不畏艱險,決定重頭再來的精神,豈不是為天下人所知?豈不是名留青史?” 他這話說完,幾人的呼吸就頓時急促起來。 但陳暮卻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繼續說道:“諸位兄長想一想,別人畏懼董卓,連與董卓有深仇大恨的袁家都逃跑了。唯獨你們五人還堅持討董,那天下人會說什么?當然會說你們品德高尚,忠君愛國,仁義典范。” “上一個被如此稱贊的是誰?天下三君,游平公,仲承公,仲舉公,以及為天下楷模的元禮公。若今日之事被編纂入書,供世人游覽,那么大家的德行就要被世人所知,新的天下五君,即將冉冉誕生。” “而我,添為前尚書令,雖然不像各位兄長一樣帶兵入關,為天下奉獻出一切,但也是給各位倒了酒。那青史之中,寥寥給我記上幾筆,我亦是幸甚至哉,諸位說說,我該不該倒這個酒?” 陳暮給五個人倒完酒,將酒壺放下,笑吟吟地退后兩步,看向眾人。 所有人都呆住了。 天下五君? 想都不敢想的稱謂。 上一個被稱為天下三君的,那可是世間公認的道德君子。 竇武劉淑陳蕃,加上一個八俊之首的李膺。 這四個人,就是被世人敬仰的人。 而現在,陳暮卻說自己有資格與他們并列在一起,如何不讓幾人情緒激動? 要知道漢朝可不是后世那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八個字可謂當時至高的道德形容規范標準。 而能夠被稱為“君”的人,就意味著做到了上述八點。要受世人尊敬,出門走路,沿途的人都要向他拱手讓行彎腰敬禮。 如果能夠被世人尊稱一句“君”,對于古代人來說,那就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特別是曹操。 曹操歷史上最大的詬病就是屠城。 而現在的詬病就是出生不好。 老郭說謙大爺是宦官之后那是相聲里開玩笑。 而曹操是真的宦官之后。 所以別人說起曹操來,一句“閹豎之后”就肯定跑不了。 比如邊讓,還有陳琳《討曹操檄文》。 要是某一天曹操也能被稱為道德楷模,那這“閹豎之后”,估計就再也沒人敢提了。 想到這里,曹操不僅呼吸急促,手里端著的酒杯都有些顫抖起來,略微惶恐地說道:“我德行淺薄,怎么可能被稱為“君”呢?” 陳暮立即說道:“我想問諸公,董卓是何人?” 劉備毫不猶豫道:“大奸大惡之人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