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怎樣的表情控制才能做到這一點? 要不是他們不知道后世的奧斯卡,估計都得稱贊一句今年奧斯卡金像獎不頒給你我都不去看。 三人營寨中,孫堅渾身包扎著白布繃帶,鮑信臉色難看,曹操跪坐著默然不語。 片刻后鮑信才道:“孟德,那陳子歸過來,你覺得是要說什么?” 曹操冷笑一聲道:“還能是什么,為劉玄德說解而已。” 孫堅倒還算沒脾氣,只是道:“孟德,玄德也知道錯了,雙方找個臺階下,不要鬧得太不愉快。” 曹操沒好氣道:“這是知不知錯的問題嗎?是他劉備躊躇不決,貽誤戰機,害得天子蒙塵,害死了無數將士,此般行為,可惡至極。” “可是.......” 孫堅遲疑道:“朝廷諸公不是傳信,讓我們別打長安了嗎?那董卓拿天子要挾,如果真的打下來,那天子的性命......” 曹操就不說話了。 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董卓殘暴不仁,居然拿皇帝做要挾,差點謀害了天子。 幸好這次沒有打下長安,要是打下來,害死了皇帝,那他們的罪過可就大了。 因為現在的問題是,自從陳留王被害后,先帝漢孝康帝就只剩下當今天子這一個子嗣。 劉辯一死,大漢江山就沒有了繼承人。 雖然這樣的事情在東漢歷史上發生過好幾次,比如桓帝和康帝,都是因為上一代皇帝沒有子嗣,而從宗室里挑選出來做繼承人。 可問題是今時不同往日,桓帝康帝繼位的時候,雖然談不上國泰民安,但江山還算穩固,并沒有出現太大波瀾。 而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隨著董卓亂政之后,大漢中央政府的權威已經下降到了冰點。 益州那位心懷篡逆的劉焉就不談了,光說袁紹袁術這些諸侯,居然在糧草充足,兵力充足的情況下,選擇打下洛陽就撤兵,回了自己的根據地當土皇帝。 這是什么心態? 傻子都能看出來這些人是起了割據之心,不服從朝廷管理。 因此一旦劉辯一死,那大漢基本算是完了。 又是一個前漢末年的舊事。 雖然曹操他們還沒有想得那么遠,但敏銳的直覺還是告訴他們,現在的劉辯,已經成為了大漢一桿旗幟。至少他現在如果死了的話,那對于大漢江山的打擊會無比巨大,而且他們也不敢背負害死劉辯的罪名。 所以在這件事上,哪怕是向來有膽略的曹操,亦是不敢再說什么。因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劉備這次撤兵,或許是一個英明的決定,保住了大漢的火種延續。 營帳中氣氛沉默,過了一會兒,夏侯惇在外面喊道:“尚書令請進。” 陳暮走進營帳內,看到了三人。 營帳中間生起了火堆,曹操跪坐在主坐上,袒露著上半身,肩頭負傷。孫堅側躺在左邊,渾身包扎成了一個粽子。鮑信坐在右邊,雖沒有受傷,但臉色微黑,看到陳暮進來卻看也不看他一眼。 還是心里有怨呀。 陳暮微微一笑,拱手說道:“暮,見過三位兄長。” “原來是子歸呀。” 曹操臉色也變得很快,當作沒事人一樣邀請他坐下:“快坐快坐。” 陳暮在孫堅的邊上坐下,好整以暇地看著眾人。 他不說話,大家就都沒有說話。 曹操向夏侯惇使了個眼色,夏侯惇就對營帳中值守的士兵道:“都出去。” 眾人魚貫而出,很快營帳內就只剩下他們四個。 “子歸來此做甚呀。” 鮑信忽然開口。 陳暮笑道:“我是來恭喜諸位兄長。” “恭喜?” 鮑信好懸沒氣死,說道:“我等打了敗仗,喜從何來,子歸是來看我等笑話的?” “非也非也。” 陳暮搖搖頭道:“《討董記》上冊已經成書,一經傳播海內震蕩,天下人無不稱贊幾位兄長的英雄氣概。” “若是以前,此話必然讓我欣喜,可現在我等兵敗,天下人知道后,怕是要笑話我等。” 孫堅嘆了一口氣,這書出來確實是一件好事,傳播了他們的名望。 可問題是當時關東軍雄赳赳氣昂昂地打敗了董卓,將他逼得退往了關中,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勝利。 而現在則是一場大敗,到時候天下人會怎么看?虎頭蛇尾,《討董記》就會變成一個笑話。 哪料到陳暮卻笑道:“諸位可知,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分別有什么含義嗎?” “這不都是一個意思嗎?” 孫堅納悶。 曹操卻有點琢磨過味來,試探道:“前者是無能,后者則是勇氣?” “不錯。” 陳暮點點頭:“屢戰屢敗,是因為無能,所以才一直打一直輸。可把位置一調換,就立即變成了哪怕打不過,我依舊有勇氣向你宣戰。” “董賊本就勢大,有天下最強的西涼鐵騎,又因為道路問題,公孫伯圭的幽州騎兵過不來,我軍多是步卒,又如何與之對抗。只要把原因告訴大家,相信天下人也會體諒我們這次失敗。” “而且董賊還利用天子要挾,逼迫我等,令我等投鼠忌器,不敢全力以赴。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我等只能戰術性撤退,先救助關中一帶的災民,徐徐圖之,諸位難道覺得,兼顧了勇氣與仁義,天下人會因此嗤笑我們嗎?” 這就是要把這次失敗,歸結為兩點。 一是關東軍沒有騎兵,在平原上作戰與西涼騎兵打會吃很大的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