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三國之謀伐》
第(2/3)頁
如果曹操要進攻徐州,濟北國怎么可能沒有兵馬糧草出動的跡象?
更何況曹操窮得都要找劉備借糧食了,哪還有余力出兵?
另外,濟北國離徐州其實隔著兗州的泰山郡,豫州的魯國,并不與徐州接壤。
而泰山太守應劭并不服從曹操的領(lǐng)導,自己獨領(lǐng)一郡,曹操沒法從泰山郡出兵。
如果要進攻的話,就只能從南面地盤極小,且沒有官員、沒有士兵防守的魯國進攻。
但魯國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就算曹操想出兵,陶謙派人抵抗,戰(zhàn)事也該發(fā)生在魯國境內(nèi),怎么可能發(fā)生在濟北國?
且陶謙那邊能夠在短短數(shù)日之內(nèi)就將鮑信趕出濟北國,種種跡象表明陶謙有備而來,提前做了準備。
所以真正的情況應該是,陶謙突然從徐州東海郡北上穿過地狹人少的魯國,襲擊了濟北國。
曹操沒有想到陶謙這個六十一歲的老年人不講武德,偷襲他這個三十七歲的小同志,因此被打得鼻青臉腫,滿頭是包。
最后無奈之下只得道一句耗子喂汁,然后全軍退回東郡,找劉備去哭訴,順便要點糧草武器裝備啥的。
這其實也符合雙方的兵馬動向。
沮授說道:“看陶謙之行動跡象,顯然說明他早有準備,不然的話,若是曹操主動進攻,怎么可能會被瞬間擊潰反丟了濟北國?”
“看來這老頭有些不安分呀。”
陳暮瞇起眼睛。
《三國演義》把陶謙塑造成了老實人。
但縱觀陶謙一生,數(shù)次角逐中原大戰(zhàn),可不像是個老實憨厚之人。
他讓徐州,完全是因為他兩個兒子根本不想接班,連官都不愿意當,無奈才選了劉備。
而且歷史上曹操袁紹劉表結(jié)為盟友,公孫瓚陶謙袁術(shù)呂布為盟友。
劉備夾在他們幾個人當中挺慘的,一開始是跟著公孫瓚打袁紹,結(jié)果又被陶謙請入徐州,成為徐州牧。
然后袁術(shù)跟呂布狼狽為奸,覬覦徐州,便開始合伙進攻他,導致劉備被打敗,不得已又只能去聯(lián)合曹操一起打呂布,最后衣帶詔事發(fā),跑到荊州去依附劉表。
中原大戰(zhàn)這些各路諸侯的聯(lián)盟其實相當松散,互相之間爾虞我詐,自始至終,除了劉備陶謙公孫瓚沒有互相打過以外,其他人互相糾纏,時而狼狽為奸,時而互為仇寇,正應了那句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從陶謙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來看,恐怕要么已經(jīng)跟北面的王芬聯(lián)合在一起,要么跟南面的袁術(shù)成了狐朋狗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跟袁術(shù)的可能性更大,但也不排除王芬,因為相比于冀州,青州的威脅更大。
看樣子大概率又是歷史上那一套遠交近攻的策略,陶謙估計是跟王芬或者袁術(shù)哪一方聯(lián)合起來,準備先攻擊最弱的曹操,斷青州一臂。
而且有一點必須說明,很多人都以為曹操打陶謙是因為陶謙殺了他全家。
但歷史上卻是陶謙主動進攻的曹操。
《三國志》記載:“袁術(shù)與紹有隙,術(shù)求救于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jīng)屯平原,陶謙屯發(fā)干,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
發(fā)干縣就是曹操東郡北部的地盤,在聊城旁邊,陶謙第一次主動進攻東郡,這是發(fā)生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事情。
緊接著到了初平三年六月,陶謙又一次主動進攻,占領(lǐng)了兗州泰山郡。
“夏,太祖還軍定陶。下邳闕宣聚眾數(shù)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
而這之后,曹操開始反擊,數(shù)次攻打陶謙,將他打得大敗,一直到興平元年春,曹嵩才死。在曹嵩死之后,陶謙個曹操就已經(jīng)發(fā)生過幾次大戰(zhàn),曹嵩的死僅僅只是個催化劑而已,并非導因。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冈市|
西昌市|
云梦县|
长岛县|
台北县|
济南市|
犍为县|
龙胜|
溧阳市|
澄迈县|
武山县|
天镇县|
鸡东县|
封开县|
寻甸|
嘉峪关市|
平山县|
海兴县|
德令哈市|
海林市|
措美县|
秦安县|
秀山|
铜川市|
乐昌市|
资阳市|
潮州市|
永济市|
肇源县|
永宁县|
贵溪市|
扎鲁特旗|
开原市|
宕昌县|
德钦县|
吉水县|
林口县|
桂平市|
社旗县|
晋城|
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