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陳暮是在從濟南出發后的第三天抵達的臨淄。
遙遠的地平線上,泰山此起彼伏,巍峨高大,而在山腳下,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聳立。
道路兩旁阡陌縱橫,已經是深秋十月,馬上就要開始宿麥種植了。
宿麥,就是冬小麥。
有人說,冬小麥并不是在冬天種植,而且漢朝并沒有冬小麥。
然而《漢書·武帝紀》:“遣謁者勸有水災郡種宿麥。”顏師古注:“秋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漢書·谷永傳》:“比年喪稼,時過無宿麥。”顏師古注:“比,頻也。”
所以別說在東漢,就連二百多年前的西漢,北方的種植業就已經是夏粟、冬麥的種法。
這也是為什么冀州豫州,也就是河南河北這些地方人口興旺的緣故。
因為在江南一帶還處于一年一季的水稻種植作業的時候,河南河北以及關中遼東地區,早已經開始了一年兩熟的夏粟冬麥,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陳暮帶著玄甲重騎緩緩地行走在田野之上,秋冬天氣陰沉沉的,朔風呼嘯,兩側田間卻都是忙碌的農夫。
沿途看到這大隊騎兵經過,很多田里的農夫只是看了一眼,便繼續干著手里的農活。
這戰亂年代,有兵馬來往很平常,而且他們也很清楚,這必然不是敵人。
因為齊國臨淄為青州腹地,也是青州治所所在,很多百姓家中就有成年男子被征召入伍,他們知道劉使君正在北面與冀州打仗,邊境屯了大量兵馬。
那么多兵馬保護,西面又有高聳入云的泰山山脈,橫絕了青徐二州。如果還有敵人殺到臨淄來,那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陳暮坐在馬上,遠遠看到在臨淄城西二里外的亭舍中,密密麻麻站了數十人,已經有人在等候他。
到了近前約半里再瞧,領頭的正是典韋與簡雍。
典韋目前并沒有去北面戰場在平原國與冀州兵馬對峙,而是擔任大將留守臨淄。
一來擔任劉備的保鏢,二來自從陶謙忽然襲擊兗州之后,劉備也覺得陶謙態度不明,因此起了防范的心思。
“良弼,憲和!”
陳暮在馬上招了招手,待到了亭外,止住馬蹄,翻身下馬。
“子歸。”
典韋和簡雍迎了上來,抱著陳暮哈哈大笑。
三人擁抱在一起,確實很久沒見了。
氏儀孫邵是陳暮的故吏,只是他們地位沒有典韋簡雍那么高,所以一直不敢上去說話,只能在旁邊含笑陪著。
等他們敘完舊之后,氏儀才笑道:“四將軍,明公還在府邸之中等你呢。”
“嗯。”
陳暮當然知道大哥必須保持自己的威儀,不能主動出城迎接他,便看著氏儀孫邵點點頭道:“子羽,長緒,你們做得不錯,繼續怒(通努)力,加以勉之。”
“謝四將軍夸獎,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
兩個人十分謙虛。
陳暮笑了笑:“等我去面見大哥以后,我會召你們過來商議一些事情。”
“唯!”
兩人點點頭。
之前陳暮的話表面是在夸贊他們。
實際上是在說軍情司的事情。
隨著組織日益壯大,軍情司也從原來的暗地里發展,逐漸變成了一個半暗半明的機構。
不過明面上這個機構并不是什么特殊情報部門,而是對外宣稱為劉備的護衛親軍,首領為軍情司司馬典韋。
但其實典韋連軍情司整體構造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腦袋上頂著個軍司馬的頭銜,手底下就劉備的數百親衛而已,根本不知道還有一個地下組織。
這就是把典韋推出去當擋箭牌。
沒辦法。
隨著軍情司四處活動,需要的權力越來越大,如果一直在暗處,官面上就很難擁有更大的協助。
比如某個軍情司司衛潛伏在冀州王芬府邸,探知了軍情,跑回平原國邊境,結果被邊境防御士兵抓起來,因為士兵和軍官都不知道軍情司的存在,不聽信司衛的辯解,懷疑這個人是奸細,就難以將情報更快傳遞上去。
所以軍情司就不得不浮上水面,至少讓青州上下都要知道這個組織的存在。畢竟頂著劉備親衛的頭銜,那很多事情就會方便許多。
目前氏儀和孫邵都是軍情司的中層司長,僅次于陳暮這個司命,以及令史、曹史、主記、曹掾四大高層。在沮授不在的時候,負責齊國的一些對外情報活動。
陳暮找他們,其實是要問問徐州的軍情司發展得如何,以及對徐州的軍情刺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元谋县|
墨江|
巴里|
诸城市|
静安区|
冀州市|
崇阳县|
莎车县|
东乌珠穆沁旗|
富源县|
隆林|
乌兰察布市|
屯门区|
教育|
司法|
万载县|
镇平县|
商城县|
句容市|
苏尼特右旗|
寿阳县|
天镇县|
汽车|
乌拉特前旗|
华安县|
永定县|
宜章县|
慈利县|
新郑市|
肇庆市|
兰考县|
扎赉特旗|
门头沟区|
衡阳县|
井冈山市|
阿尔山市|
育儿|
通城县|
交口县|
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