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定徐州(2)-《三國之謀伐》
第(2/3)頁
主簿提出建議。
長史反對道:“青州人人多勢眾,我們城中只有三四千人,如何能敵?也許他們現在就在等著我們出城呢。”
“那就看著他們耕種我們的土地,居住我們的房屋?”
“出城必死無疑!”
“好了,大敵當前吵什么。”
見到二人出了矛盾,蕭建惱怒打斷道:“城中兵少,不可出戰。”
國相都說不許,那自然是不許,眾人便止了分歧。
接下來的幾天,城外青州兵不斷在田里忙碌,很快將原本有些奄奄一息的粟苗養得茁壯成長。
這些青州兵都是二三十余歲的年輕青壯,古人從記事起就已經是家里的勞動力,年紀小就喂豬放牛放羊,到十二三歲,就得跟著父母下地干活。
因此士兵們不僅打仗是一把好手,耕地也是一把好手。不然曹操得了三十萬青州黃巾,要是這些人不會種地,也就沒法屯田了。
等到城外的莊稼農田都伺候得差不多,陳暮這才修書一封,令人射入城內。
很快,這封信就落到了蕭建手里。
蕭建打開一看,就看到上面寫著:“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今董卓已死,當神器歸于漢室,奉洛京天子為尊。然則關東諸將不服王命,自還相攻,莫肯念國。”
“丹陽陶謙,本愚陋之人,得其外舅甘公賞識,選為諸生,后隨司空伯慎公銜命征討韓遂而有微末之功,得王命平徐州,乃借青州之兵方息匪患。於今枉顧圣恩,背信棄義,不尊朝廷號召,妄自為王,此義不背親,忠不遺君乎?”
“此當今之世,唯青州玄德公弘雅有信,心念漢室,誠以仁義而服天下者也。今大軍奉詔以討賊,見城下田土荒蕪,穢草雜生,實不忍莒城百姓無糧過冬,故輒巡田土之宜,布區區之事,望君勿慮。”
“然則兵行過處,天子詔令既達。君若忠于國家,則應棄暗投明,奉洛京以應天命。若不服詔,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背忠棄義,逆國離德,則無怪乎身死人手矣。”
“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暮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勸君勉之,當以漢室為先,忠義仁德加身,勿不可助紂為虐,若時遲疑,可取暮書與智者詳共議之。”
這封信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現在天下大亂,但是各地諸侯卻不服王命,互相攻訐,陶謙本來是朝廷任命的州牧,卻擅自攻打兗州,所以洛陽朝廷下達詔書,治他的罪。
如今青州奉行詔書,征討陶謙。因為路過莒縣,看到田地荒蕪,不忍心百姓沒有糧食吃,所以幫助百姓修葺田園,以表彰青州仁義。
不過仁義也是有限的,如果你蕭建還要繼續依附陶謙,為虎作倀,那么就不能怪我們青州出兵攻打你了。
這份信的內容恩威并重,軟硬兼施,可謂相當有效果。
蕭建看罷,頗為意動,因為信上說得沒錯,現在劉虞在洛陽即位,大漢天下也算是有了個皇帝,而且陶謙也是承認劉虞的,他這個徐州牧還是劉虞敕封,當時也是欣然接受。
結果陶謙轉頭就攻打同僚,按理來說,確實犯了死罪,劉備遵從詔書來討伐他,并沒有什么問題,就算自己投降了青州,在道德上也沒有什么被人指摘的地方,畢竟他作為一地國相,忠于朝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是......現在不是歷史上那個陶謙病死,劉備和呂布在徐州互相攻打的時候。而是陶謙暫時還在,陶謙此人對他蕭建還算不錯,按照東漢二重君主觀,如果背棄了陶謙,有不義的嫌疑。
不投降的話,不忠。投降的話,不義。是選擇忠,還是選擇義,一時間蕭建還真陷入兩難之境。
“你們覺得如何?”
沉思了片刻,蕭建把書信給予了屬吏觀看。
諸多屬吏看罷,也不知該說什么,府邸之內一片沉默。
過了好一會兒,長史才說道:“青州既然奉詔出行,不若遵從天子詔令?”
主簿連忙道:“不可,若是陶公怪罪下來,難免有人罵使君不義,還是修書一封,嚴詞拒絕為好。”
“可城外數萬大軍持戈以待,莒縣兵少糧寡,整個城池也不過一萬多人,如何能敵?難道你要大家一起陪葬不成?”
“額......要不然,便......”
“便什么?”
“便不修書過去,只派人告知一聲,說使君感恩于玄德公仁義,但也不愿意背主,因而.....兩不相幫?”
主簿想了半天,憋了個餿主意出來。
眾人翻著白眼。
就連蕭建都怒罵道:“你這蠢物,若是如此,我就不忠不義也。”
兩不相幫,那就是墻頭草,誰都看著厭惡。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石林|
武鸣县|
雅安市|
庆安县|
青龙|
封丘县|
斗六市|
仁化县|
澎湖县|
望奎县|
渑池县|
连平县|
富川|
昌江|
大连市|
孟州市|
竹山县|
齐河县|
五指山市|
三都|
郁南县|
永胜县|
罗江县|
沙坪坝区|
普宁市|
沙坪坝区|
安新县|
太白县|
大名县|
同心县|
阳朔县|
太和县|
镇原县|
水城县|
吉林省|
江口县|
安阳市|
时尚|
申扎县|
弋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