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漢朝各層階級論》。
光這一本書,就足夠諸葛亮沉迷于其中,無法自拔。
因為這本書里的內容不僅僅是在于將各個階層劃分出來,同時還闡述了他們之間矛盾根源,各自需求是什么。
在書里面,各層次主要分為百姓階級,地主階級,貴族階級,以及高層權力階級。
其中百姓階級又分為有資產的平民,和沒有資產的貧民。
地主階級則分為有大量錢財以及少量土地的商賈,和擁有大量土地以及少量錢財的豪強。
這里指的大量和少量只是個相對概念,像蘇雙張世平糜竺這樣的大商人,錢財肯定更多,土地也不少。而張飛這樣的豪強土地很多,流動資金肯定比不得商人,所以并不是說商賈和豪強土地與錢財少于普通平民。
貴族階級范圍更大,寒門、世家、官員、宗室,只要在社會地位上享有特權的人,基本都可以算作貴族,哪怕是寒門,但人家掌握有知識,隨時都可以做官。
高層權力階級就更不用多說,洛陽天子三公九卿司隸校尉尚書令御史中丞各州州牧等等。
陳暮在書里說,人在這世界上唯一的永恒動力只有一個,那就是生存,不管他多富裕,多么權勢滔天,他也想活下去。
秦始皇已經站在了天下頂點,可依舊癡迷于長生不老,想要永久地統治,在某種程度也屬于追求生存的一種。
而對于普羅大眾來說,他們同樣有生存的權力,但包括地主階級在內的統治階級,卻時時刻刻剝削他們,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逼迫他們去死。
這樣最終形成的結果,那就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只能掀起反抗的浪潮,這也就是所謂的官逼民反,揭竿而起。
書里用陳勝吳廣,以及黃巾起義等多個例子證明了這個觀點,但同時他也指出了農民起義的弊端,里面涵蓋種種,如起勢之后容易思想腐化,斗志消沉,缺乏戰略眼光等等。
諸葛亮越看就越覺得驚心動魄。
因為他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分析大漢各階層,闡述它們之間各自矛盾點的書。同時還是一本造反指南,統治者寶典,權術斗爭手冊。
如果起義軍得到它,完善自身的缺點,學習里面列出來的正規化管理,煽動百姓,將紀律散漫的農民軍變成一支有組織的軍隊,好好治理地方,以身作則,慢慢圖發展,那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如果貴族地主階級得到它,上能洞悉各類權力斗爭,與其他貴族地主聯合,對皇權進行施壓與封鎖。下能了解百姓,深知疾苦,更知道怎么去控制他們,利用他們,愚弄他們。
而如果統治者得到它,皇帝,三公九卿就會知道百姓的需求,明白要如何維護自身的權力,運用各種手段,或是轉嫁矛盾,或是用各種政策手段分化等等。
這本書對于大漢各層的剖析實在是太深刻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屁股決定腦袋,你在什么階級,就要維護這個階級的利益。
恰恰書里就已經告訴你該去怎么做,在各階層形成對立時,教你如何用巧妙的方式去應對。
難怪陳師告誡他,不允許他將這些書帶出西山別苑,只允許他過來研習,恐怕若是有朝一日這些書籍流傳出去,對于那些權力上層者來說,必然是一場轟動。
諸葛亮只覺得陳暮的智慧深如大海,對他的欽佩也愈加地深厚。不得不感慨,或許真因為陳師出身于底層,游走于權貴,才能對這個世界,對各個階層的認知,是如此地深刻吧。
也許,自己是該在完成學業之后,就從基層吏員做起,深入百姓之中,了解民間疾苦了。
他一邊看,一邊這么想著。
.......
.......
目前青州整體局勢上極為穩定,平原國、濟南國、樂安國、齊國、北海國、東萊郡,再加上新占據的瑯琊國,東海國,總共已經有八郡之地在手。
從地緣的角度來考量,按理來說,泰山郡也可以占領,因為泰山郡和濟南、齊國、瑯琊以及東海四郡國接壤,如果占據的話,就能形成一塊完整的版圖,差不多就是后世大半個山東。
可惜的是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包括瑯琊國在內,泰山郡與青州被整個泰山以及沂蒙山阻隔,雙方交通極為不便,真占據了此地,幾乎等同于一塊飛地沒什么區別。
所以哪怕青州可以將泰山郡納入版圖,可沒有實際意義,還得分兵管理,因此這一塊在應劭走后,陷入無數賊寇的混亂,也都一直沒有去處理。
目前八郡之中,田豐為平原相,華歆為濟南相,張飛為樂安相,陳暮為齊國相,孫邵為北海相,氏儀為東萊相,蕭建為瑯琊相,陳珪為東海相,其他各郡丞、縣令、縣丞大小官職,也都全部滿額,整個青州的治理處于一片蒸蒸日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光县|
镇宁|
垦利县|
常德市|
伽师县|
开原市|
连州市|
平凉市|
房山区|
丰县|
务川|
新兴县|
怀化市|
江孜县|
岚皋县|
固镇县|
郎溪县|
沭阳县|
巴青县|
祥云县|
香格里拉县|
九江市|
焉耆|
大城县|
南宫市|
奉新县|
公主岭市|
老河口市|
南开区|
嘉兴市|
荣成市|
革吉县|
镇康县|
西青区|
普洱|
任丘市|
锡林郭勒盟|
正安县|
星子县|
扬州市|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