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第二日天色逐漸黯淡下來。
當日暮降臨的時候,浮陽縣城池大門,忽然打開了。
城外的袁紹軍斥候注意到這個情況,原本松懈的神情,幾乎是連滾帶爬一般上馬沖回營寨。
此時高覽軍中有謀士辛評,治書李歷,以及馬延、焦觸、張南、韓荀、馬凱等將領。
高覽得知消息,除了在外巡邏的將領外,立即召集其他人議事。
眾人來到主將營帳,高覽環顧四周說道:“諸君,剛才探馬來報,說浮陽城門忽然打開,你們怎么看?”
辛評沉吟片刻,問道:“城池可有動靜?”
“并無動靜。”
高覽搖搖頭,探馬原本以為敵人要進攻,結果一人去報信,其他人都在那守了片刻,等了好一會兒都沒人出來,第二波探馬才又回來報告情況。
“此必是誘敵之計也。”
辛評說道:“如我所料不差,南皮陷落的消息已經傳到浮陽,公孫瓚心急如焚,想與我們進行決戰。可我們堅守不出,因而大開城門,引誘我們主動進攻。”
治書李歷也點點頭道:“我覺得也是如此,我們昨日得知的情報,公孫瓚與我們得知的時間應該也是相差無幾。”
“嗯。”
高覽思索片刻,便問道:“那我們現在該如何?”
辛評笑道:“自然是在營寨中嚴正以待,現在急的不是我們,而是公孫瓚。只要我們不上當,他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棄城北上,狼狽逃竄。二是主動進攻我們營寨,逼迫我們決戰,不然等到明公大軍過來,以近六倍兵力圍困,他必死無疑。”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幾乎是所有軍中將領以及謀士會的一個準則。
現在公孫瓚大軍兩萬,高覽五萬人,雙方差距并不明顯,如果分兵圍城的話,會導致兵力分散,因而無法圍城。
而袁紹領六萬人,等到他北上與高覽會和,則冀州軍有十一萬大軍,差不多六倍于敵,不說將浮陽團團圍困,四面攻城肯定沒有任何問題。
到時候順利的話,迅速破城攻滅公孫瓚。哪怕不那么順利,也能將他一直圍死。
不過有一點對于高覽來說,還是非常重要。
那就是公孫瓚急,袁紹也急。
畢竟這招調虎離山,將劉備引向豫州戰場。可爭取的時間也就是一來一回那么不到一月的時間而已,甚至加緊行軍,從汝南半個月內回青州也不是做不到。
而攻城戰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守城方準備得當,里面糧草充足,圍困幾個月甚至一年半載都是常有的事情。
像歷史上袁紹數萬大軍圍攻臧洪不過幾千人,打了一年都沒打下來,就是如此。
高覽雖然不知道臧洪的事情,但他知道攻城有多難。
因此他還是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辛評,于是說道:“軍師不要忘記,明公在出發之前,盡量要求我們速戰速決,劉備隨時可能會回來。”
辛評想了想就說道:“嗯,這點倒是我疏忽了,只想著如何贏,卻忘記了明公也在與那劉備搶時間。”
“那我們應該如何對敵?”
高覽又問。
李歷道:“既然敵人城門打開,不如干脆領軍猛攻?”
“那也不行,這是明擺著的陷阱。”
辛評沉吟半天,說道:“將軍可令人率軍佯攻,同時令人埋伏于城北,等到佯攻之軍敗退之時,敵人必然追擊,此時我們再堅守營寨,與敵人周旋,等到敵人久攻不下,大軍出擊,則有可能拿下浮陽。”
“若是拿下浮陽,便是大功一件呀。”
高覽聽到這個計策,精神一振。
公孫瓚在搶時間,想盡快回幽州穩定局勢。
袁紹也在搶時間,想在劉備回來之前將公孫瓚狙殺在渤海。
歷史上他做得很成功,數次擊敗公孫瓚于冀州、青州、幽州等地,雙方打了七八年,最終在易京將強大的公孫瓚困死。
當時公孫瓚受到劉虞的扶持,統領步兵和騎兵大概兩萬,后來青州黃巾復起,聚眾三十萬,被他攻破,俘虜大部分人馬和輜重,因而實力大增,不再聽命于劉虞。
而袁紹因為初得冀州,還沒有消化,只有數萬人,實力遠遜色于公孫瓚。
雙方實力懸殊,最終由于公孫越的事情而爆發沖動,導致早期一直是公孫瓚壓著袁紹打,一直到界橋之戰,龍湊之戰,鮑丘之戰幾次大戰,才將局勢扭轉回來。
但此時卻是兩級反轉。
袁紹得到了王芬的全部遺產,所以一開始就擁有了接近官渡之戰時全盛時期的冀州兵力。
公孫瓚的基本盤是前期劉虞扶持他的兩萬步騎,以及青州黃巾。
結果劉虞現在在洛陽當皇帝,青州黃巾全歸了劉備,其中精銳目前都在前線,所以實力比之歷史上可謂是差了太多,根本不能和袁紹一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二连浩特市|
江城|
沧州市|
甘孜|
赤壁市|
花莲市|
武冈市|
贺兰县|
平乐县|
长宁区|
襄垣县|
宾阳县|
汕尾市|
广西|
开化县|
翁牛特旗|
绥滨县|
肃北|
大理市|
武隆县|
焉耆|
东平县|
昌平区|
龙海市|
正安县|
禄丰县|
佛教|
遂昌县|
乳山市|
临沂市|
美姑县|
南岸区|
高阳县|
海林市|
睢宁县|
类乌齐县|
杭州市|
枝江市|
林芝县|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