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袁紹抵達之后,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分析高覽戰敗的原因。
外面還在熱火朝天地修建工事,營地最早搭建起的主帥大帳內,袁紹高居首位,低頭俯視,高覽辛評等人則是單膝跪在廳內,負荊請罪。
在他們的身前,還有一灘燃燒的火焰。
“明公,這是公孫瓚釀造的所謂高度烈酒,此酒可以被火點燃,不易被水澆滅,確實難以提防。”
荀諶看著那一灘火說道:“高將軍雖敗,但我相信這已經是公孫瓚最后的手段,高將軍沒有料到此招,此事不能怪罪于他。”
高覽馬上說道:“是啊明公,那日我們本已經大勝,豈料公孫瓚以騎兵為誘餌,試圖沖陣點燃營寨,我部不得不安排人馬攔截,結果從南面樹林中鉆出大隊人馬,丟出那火焰琉璃瓶,大火很快就起來了,營寨被焚,將士們士氣大跌,這才落敗。”
袁紹在討伐董卓的時候,自己也喝過這個酒,甚至后來還找公孫瓚買過這種蒸餾酒,以前只當珍寶一樣慢慢喝,倒是沒想到還能當成魚膏油脂一樣可以焚燒,沉吟許久,問高覽道:“那日來燒營寨的人,你們可曾看清楚?”
高覽搖搖頭:“當時營寨內已經無人防守,他們從南面過來,打的旗號也是“公孫”,人數看不清楚,約有數千上萬,靠近營寨之后,就立即丟這火焰瓶,我們正面又被公孫瓚騎兵沖散,委實不知。”
“明公是在懷疑有青州援軍?”
劉惠問道。
袁紹說道:“敵人是從南面而來,浮陽與高城之間,亦有官道。誰也說不清楚,會不會是青州來人。”
高覽馬上說道:“明公,這絕不可能,從高城過來的唯一官道,早就被我們嚴格控制,不說官道上,就連城南野外大多數小道、鄉亭乃至無人荒野,我都安排有崗哨游騎,若有動靜,絕不可能逃出我之耳目。”
袁紹沉吟道:“我曾久居渤海,此地地勢了如指掌。渤海雖然大多數百姓都居于南皮東光重合等地,海邊少有人居,然亦有不少漁村,有很多鄉亭小道,可從海濱繞道而來。”
“若是如此,那車馬輜重.......”
劉惠反問。
袁紹點點頭:“這確實是個問題,若青州來援,不帶輜重的話,只有兵馬隨身攜帶一些干糧,絕對支撐不了多久。除非公孫瓚拋棄輜重北上,可那樣的話,他還得過章武,又能支撐幾天?想來是我想多了吧。”
在敵人是否是青州援軍這個問題上,眾人沒有過多計較。一來敵人打的是“公孫”旗號,二來城頭上同樣有“公孫”旗號,且他們在城東找到很多新鮮馬糞,都可以佐證公孫瓚離得不遠。
而且青州軍如果真的繞道海邊,那輜重怎么辦?
大軍出行,可不是光靠兩只腳就行。還有大量的輜重、車馬,如果不走大道,走海邊小路,輜重車馬根本不可能通行。
因為渤海郡的人口集中主要是在西南角,靠近安平國、清河國、平原國三地,這附近有七八座城池,農業人口也基本都棲息在這一帶。
而北面只有一個章武縣,東面靠海連一座城池都沒有,大片荒郊野外,除了海民的小路以外,幾乎沒有可以讓車馬通行的大道。
除非青州援軍根本不做長遠打算,輕裝上陣,與公孫瓚共享輜重,可那樣的話,公孫瓚的糧草消耗速度就會成倍增長。
何況清河國那邊還有大量青州軍,虛虛實實,讓人弄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況。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袁紹等人深陷局中,自然不知道臧霸他們還真是拋棄了輜重,由步兵背著二十日干糧,再加上公孫瓚留在城內的一些腌菜度日。
這一戰只是青州軍代打,但他們也并不打算真的繼續在浮陽與袁紹死磕。有時候該賣隊友還是得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在確認了公孫瓚利用火焰瓶擊敗高覽已經是最后的底牌之后,袁紹只是象征性地懲罰了高覽,然后準備攻城。
十二月下旬,營寨修建完畢。
在大營豎起的第二日,袁紹就高坐城外的高臺之上,四周旌旗招展,布滿了擂鼓。
臺下附近,以及遠處城池之下,列著諸多戰陣。
密密麻麻的軍隊像是一片黑云一樣,堵在浮陽城門外,仿佛要將整個城池壓垮。
除了西門,北門和南門,同樣遭受了圍攻,一直在東門外觀望的斥候也來報,東門外的林木中,驚起飛鳥成群。
看似圍三闕一,實際上袁紹已經在東門外安置了伏兵,要將公孫瓚覆滅于此的想法已經溢于言表。
袁紹的高臺幾乎與城池相平,約三里外,目視前方,遠遠地看到城樓上正有東西反光。
像鏡子,又有點不像,不知道是何物。一直對準他的方向,令人納悶不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县|
界首市|
玉溪市|
太谷县|
玉林市|
勃利县|
宁陕县|
多伦县|
湖口县|
阿坝县|
双柏县|
康保县|
明光市|
张家界市|
兴仁县|
苗栗市|
宝丰县|
大同县|
射阳县|
沙洋县|
扶绥县|
团风县|
苏尼特右旗|
贺州市|
绥芬河市|
镶黄旗|
陵水|
江北区|
随州市|
苏尼特左旗|
洪洞县|
柞水县|
轮台县|
邵阳市|
瓦房店市|
哈巴河县|
新宁县|
禄劝|
蓬溪县|
佳木斯市|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