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三國之謀伐》
第(3/3)頁
到時候難免為禍幽州百姓,哪怕將來把敵人擊退,留下來的也會成為一場爛攤子,恢復治理又成為一件麻煩事。
即便退一萬步,公孫瓚不在乎百姓生死,也不在乎治下是否穩定。
那眼下面臨的局勢總該管一管吧。
公孫瓚自己的存糧其實也不多,只是他可以向青州購買,因此在易京存放了不少糧草。
可是城外的難樓部和普富盧部那么多騎兵怎么辦?
他們的糧草要從部落運輸過來,就得從北面的上谷代郡方向運糧。可敵人又不傻,絕對不會輕易讓他們的糧草過去,一旦糧草過不來,軍中缺糧,他們二人就不得不退兵回去。
到那個時候,就不再是十多萬大軍對五六萬,而是十多萬大軍將城內的兩萬公孫瓚孤軍團團包圍,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這才是極為危險的處境。
公孫瓚沉默許久,說道:“想辦法去給玄德報個信吧。”
“嗯......”
田豫點點頭,看著外面的傾盆暴雨,嘆息道:“只能這樣了。”
大雨連續下了數日。
跟公孫瓚預測的一樣,這場突如其來的雨確實給敵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袁紹軍才剛到不久,還沒開始安營扎寨呢,就被這場雨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得不臨時退兵十里外,找了個安全的地方迅速開始冒雨安營。
但袁紹軍遇到麻煩,難樓部和普富盧部同樣也是,他們是游牧民族,本就不善長安營扎寨,何況他們的糧草不多,下雨天耽誤時間,一直沒有動作,會加速糧草的消耗。
也許有人問,為什么公孫瓚不給他們糧草呢?
原因很簡單。
因為他們沒有步兵。
沒有步兵,就意味著沒有輜重部隊。
騎兵本來就靠的是機動性,難樓和普富盧離自己的部落又不遠,隨時可以奔馬回去,有太多輜重部隊,反而拖慢步伐。
因此實際上難樓部和普富盧部只有隨身帶的十多天干糧,而沒有任何長遠打算。
反觀鮮卑人匈奴人就不同,他們雖然是從并州北面過來的,長途跋涉三四百公里,但人家有財大氣粗的袁紹扶持,還可以四處劫掠幽州百姓,能夠拖的時間一定比難樓和普富盧更久。
所以在這一點上,公孫瓚會吃一個很大的虧。
顯然高覽那邊也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因而他根本就沒有急于進攻,一邊幫助胡人安營扎寨,一邊繼續從冀州那邊調撥糧草過來,十多萬大軍,建立起數十個營寨,密密麻麻,星羅棋布一般將易京團團圍住,水泄不通。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天氣慢慢好轉,夏日的陽光灑在地上,數日前的大雨殘留幾乎銷聲匿跡,溫度每一天都在升高,城外不進攻,城內也打不出去,雙方就這樣僵持著,繼續拖延時間。
等到又過了數日,已經是四月中旬,幽州的平均氣溫已經能達到25度以上,高覽干脆在易水河畔修建了一條水渠,直接通進了他們的營地,來保證水源。
易京城內倒也不缺水,因為故安城池就是修建在易水河邊上,城外還有一條護城河,通過四通八達的水門以及復雜的水流結構,易水的河流會穿過整個城區,形成數條內城河,給城內的人提供生活用水。
高覽曾經想過將引水的水渠堵死,讓城內陷入斷水的困境。但可惜城池離易水太近,就在南門外不過四五十步遠,一旦他們靠近水渠,大量箭矢就如同雨點一般落,根本不可能冒著箭雨施工作業,因此這一條打算就不得不放棄。
但高覽還是成功地耗走了難樓和普富盧,十多天下來白白浪費糧食,他們到現在從部落帶出來的一個多月的干糧用得差不多,如果再不撤走,難樓和普富盧部所有士兵都得餓死。
下令撤退的這一天,浩浩蕩蕩數萬騎兵從易京東城兩三里外過去,塵煙滾滾,難樓命人在遠處的一座山丘上不斷搖晃旗幟,向城內發出警示信息。
最擔心的問題還是出現了,公孫瓚站在東城門上,默然不語。
田豫臉上露出憂容:“難樓他們因為缺糧而退兵了,等到他回部隊補充糧草,再回來的時候,恐怕已經是半個月后的事情,這段時間,敵人一定會猛攻城池。”
公孫瓚扭頭看向南方,喃喃自語:“玄德在做什么?他接到了我的信嗎?他會不會來救我?他一定會的吧......一定會!”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新巴尔虎右旗|
龙里县|
瑞金市|
临清市|
扎兰屯市|
潼关县|
泊头市|
喀什市|
东乌珠穆沁旗|
盱眙县|
晋江市|
新和县|
米脂县|
格尔木市|
蒲江县|
镇康县|
夏津县|
靖州|
阿坝|
虎林市|
伊金霍洛旗|
龙口市|
吴旗县|
太仓市|
新邵县|
汶川县|
海淀区|
德昌县|
宁夏|
方城县|
郁南县|
中超|
新密市|
清丰县|
衡山县|
东丽区|
保康县|
巨野县|
萨嘎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