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兩種內鬼-《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郭圖在集市賣掉了自己的玉佩,想來想去,佩劍還是不能賣,這一路上雖然離界橋不遠,但必要的安全措施還是要有,沒有了武器,隨便幾個農夫就能把他抓起來。
這個年代可不是什么治安良好的年代,一個人孤身上路,遇到的危險實在太多。
那些出門游歷的學子或者南來北往經商的商販如果沒有一點本事傍身,最終的結果也就是要么被盤踞在各個交通要道或者深山老林的劫匪殺死,要么被那些“民風淳樸”的當地人覬覦財物,神不知鬼不覺讓你消失。
作為潁川陽翟郭氏子,郭圖與郭嘉并不算太熟悉,大家只是同族關系,不是近親。但陽翟郭氏本身就不是什么寒門,而是漢代律法世家,乃是高門大戶,郭氏子弟多有外出游學的經歷。
郭圖太清楚這是一個什么世道,如果沒有防人之心,那么離死應該也已經不遠了。
在集市當中吃了東西,補充了一些水和食物之后,他就重新出發,按照當地人指引的方向,順著鄉道往下堡鄉西側的尖冢鄉而去。
不過就在他帶上需要的物資,背起行囊一路前行的時候,前方道路上忽然又出現一支軍隊。
并非普通駐扎在鄉亭巡視的軍隊,青州軍雖然在各個鄉亭都有崗哨駐軍,但還沒夸張到放上千人的地步,迎面而來的,卻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士兵,旗幟遮天蔽日,踩在夯土地面發出整齊的腳步聲。
最前頭的兩人騎著馬匹,應該是將領,穿著亮晃晃的鎧甲,在陽光下反射出奪目璀璨的光,手里的大刀下垂,雪白色的刀面像是能當鏡子,映照出郭圖的臉。
郭圖認識這些武器裝備,這是目前大漢最有名的青州鑌鐵。
所謂的鑌鐵,就是鋼鐵,炒鋼法雖然在當時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但以漢代的冶金水平,鋼鐵產量依舊低得可憐,只有極為高明的工匠通過炒鋼法千錘百煉,才能鍛造出一把鑌鐵武器,如劉關張手里的三神器。
因此即便是以冀州的財力,也只有少數將領能夠穿得起鋼甲,且質量還遠不如青州鋼甲。
而讓郭圖感覺到窒息的是,除了那名將領以外,后面的一列列普通士兵的身上,也都是穿著銀白色的小札甲,雖然不像陷陣軍和玄甲重騎那樣全身重甲,僅僅只是保護胸口的小札甲而已。
但青州的財力以及鋼材產量還是讓郭圖感覺到恐懼,因為在大家還是廣泛使用生鐵以及熟鐵的時候,青州已經量產了鋼鐵。
哪怕質量其實跟后世工業生產出來的鋼鐵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土法煉鋼在此時也已經是劃時代的技術,對于冀州與青州之間的武器裝備差異,可以說是落后了一個時代。
與這樣一支軍隊作戰,難怪明公會連戰連敗。
郭圖在心里唉嘆。
其實他也知道最早的時候,青州軍只是裝備了一部分鑌鐵武器裝備,如玄甲重騎和陷陣軍還有大多數將領,普通士兵依舊是正常的鎧甲。
但現在戰爭過去數年,青州軍的裝備越來越好,而他們的裝備卻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差距越來越大。
如此大的差異,無怪乎青州以十萬總兵力,硬抗袁軍二十多萬大軍。
除了武器裝備的差距以外,兵員素質也有區別。
冀州軍的底子來源于王芬時期,王芬沒有平定過黃巾之亂,也沒有參與過董卓之戰,麾下百戰之兵極少,導致兵員素質較低,精銳之士嚴重不足。
反觀青州軍,劉備南征北戰多年,黃巾起義,董卓亂政,諸侯紛爭多有參與,麾下士兵多為精銳,搭配一身青州鑌鐵制造的武器裝備,在戰場上面對冀州兵往往能以一敵二甚至敵三。
這樣一比較,哪怕士兵數量有所差距,但在兵員素質以及武器質量上,青州軍的整體實力其實已經不比冀州軍差,甚至還隱隱壓過一線,劉備已經碾壓袁紹,摁著暴打了。
青州軍越來越近,到了近前郭圖才注意到,這支軍隊是一支運送物資的普通軍隊,人數暫時沒辦法估量,但戰兵在周圍保護著一輛輛馬車,后面還有不少輔兵以及被征調來的民夫正推送驅趕著車輛前進。
最前面的兩名將領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孤身上路的中年文士,三人即將交錯而過的時候,一人停下來坐在馬上低頭俯瞰著他說道:“嗟,汝是何人?現在正在打仗,不要隨意走動。”
郭圖不卑不亢道:“我是潁川人郭平,聽聞劉公有人容納天下仁人志士之愿,又恰逢公征討冀州之時,因而北上前來投奔。將軍既是劉公部將,為何如此無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织金县|
梁河县|
广饶县|
南丹县|
桑植县|
德清县|
安顺市|
长寿区|
常德市|
邳州市|
鲜城|
贵州省|
阜宁县|
绥中县|
南澳县|
汉中市|
余姚市|
赤壁市|
綦江县|
新余市|
枞阳县|
乌海市|
绥滨县|
江源县|
五原县|
青河县|
嘉禾县|
大安市|
电白县|
宝清县|
富顺县|
濉溪县|
定安县|
晴隆县|
绥德县|
融水|
崇义县|
齐齐哈尔市|
宁海县|
商城县|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