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過了黃河之后,就到了平縣。
作為洛陽北面的兩大最重要的關隘之一,小平津渡口便在平縣以北。
渡口一般選在較為平坦開闊的河灘上,船只緩緩靠岸,岸邊天子派來的儀仗隊早已經在這里等著他們。
為首之人是太中大夫孔融以及河南尹司馬防,朝廷之所以派他們主要是因為二人與青州的關系都還不錯,讓他們來迎接算是一種表達善意的方式。
當年董卓派孔融去當東海相,想利用他給劉備搗亂,結果去了后被陳暮利用孔融的好友蔡邕等人將他拖住,雖然沒有去北海上任,但孔融在青州被劉備禮遇,好吃好喝地供著,雙方沒有交惡。
最重要的是孔融對在偏遠地方當地方官沒什么興趣,他只想回到天子身邊侍奉天子。后來陳暮幫忙向朝廷舉薦他回洛陽,算是幫了他的大忙,因此里面有一定的恩情在。
至于司馬防,他人老成精,判斷將來劉備會把持朝政,所以早早地把兩個兒子放到陳暮這里做準備,在洛陽的時候就經常往陳暮府上拜訪,在朝中也經常幫劉備集團說話,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政治盟友。
二人走到近前,孔融昂首挺胸,鼻孔翹著,對劉備說道:“衛將軍,你雖權重,但面對天子,不可失了禮儀,天子派我等儀仗前來迎接,便是代表了陛下,見了我們,為何還不行禮呀?”
劉備一頭霧水,心說就算行禮,也該正式一點,好歹把儀仗亮出來,把詔書宣讀一下,然后再行禮不遲。哪有剛見面,大家伙才湊到邊上,都還沒有寒暄兩句就立即行禮的?
不過見他這么說,劉備也是立即拱手行禮道:“備見過二位天使。”
司馬防白了孔融一眼,取出詔書,等劉備跪下準備接旨的時候宣讀道:“永漢三年,漢天子劉虞詔書:玄德子歸忠君愛國,乃國之棟梁,朕心慰之。特遣司空儀仗護送,使持節,加羽葆、鼓吹!”
“多謝陛下天恩,臣萬死不辭!”
劉備大喜過望,磕頭接旨。這對于臣子來說,可以說是最大的恩賜。
所謂的使持節,就是拿根代表天子的符節以為憑證,一般作為出使的象征,但也有作為皇帝恩賜的作用。
比如楊賜死的時候,就有漢孝康帝劉宏命侍御史持節送葬,還有蘇武牧羊的故事里,也有漢武帝派遣蘇武以中郎將身份持漢節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去的典故。
因此持節要么是出使某個國家或者代表天子巡視地方的官員使用,要么就是皇帝下令讓持節的官員護送某個重要人物去某個地方。
劉備這里便是第二種情況,劉虞讓孔融和司馬防持節護送劉備和陳暮到洛陽以示恩寵。
至于加羽葆和鼓吹就不用多說,劉備小時候還曾經說過要羽葆蓋車呢,羽葆是帝王儀仗上用鳥羽毛聯綴為飾的華蓋,理論上來說,只有天子能用,但天子可以賜給公卿使用。
比如漢孝康帝劉宏在平樂觀舉行閱兵儀式的時候,劉宏用的是大羽葆,旁邊的何進就用小羽葆,還有讓公卿出使地方的時候,也會賜羽葆蓋車,表示皇恩浩蕩。
所以說劉備現在的待遇,規格算是比較高的了。
之所以說是算比較高的,是因為還有更高的規格。如王儀鹵簿,公卿相迎,乘六乘傳等等。
但這些規格可以說是漢朝最高級別,王儀鹵簿是天子親衛儀仗,公卿相迎是派三公九卿親自迎接,六乘傳是六輛由四馬駕車而組成的車隊。
即便是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也只是乘六乘傳。
劉備連袁紹都沒有平定,派個司空儀仗加兩個中高層官員來迎接就不錯了,也沒有什么超標的車輛規格,是普通的諸侯儀仗,有車十四輛,騎士四十九人,還有樂隊鼓吹迎接,加上隨行奴仆,總計一百余人。
最前頭的那輛馬車由四匹馬拉著,其它的車都是兩匹馬,劉備與陳暮都是侯爵,登上了這輛馬車,并排列坐,最前面的孔融和司馬防就持著天子節杖,騎馬為他們開路。
在樂隊們的鼓吹聲當中,在左右騎士的護衛之下,馬車夫催促馬匹行進,上面有一把華蓋傘的馬車緩緩行駛,向著洛陽的方向而去。
坐在馬車上,劉備注意到孔融時不時目光就投射過來,死死地盯著他,不由如坐針氈,左右看看,見四下應該聽不到他的話,便對身邊的陳暮悄聲道:“四弟,我們什么時候得罪過孔文舉了?”
“大哥此話怎講?”
陳暮笑問道。
劉備說道:“四弟沒感覺他有些奇怪嗎?”
“是有些奇怪。”
陳暮搖搖頭道:“不過大哥也無須在意。”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甘洛县|
永济市|
科尔|
长葛市|
芮城县|
阳春市|
阜平县|
建宁县|
日土县|
克拉玛依市|
灵山县|
灵台县|
密山市|
蒙山县|
扶绥县|
宁强县|
家居|
唐海县|
甘南县|
高要市|
思茅市|
墨脱县|
平利县|
福海县|
探索|
磐安县|
南昌市|
沂水县|
台州市|
伊金霍洛旗|
宁海县|
台北市|
怀安县|
西青区|
临沧市|
嘉善县|
金昌市|
吴江市|
科技|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