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殺??!” 鄴城中爆發出驚天的喊殺聲。 北門城頭上,逢紀等人正在處置汪昭,他派人把汪昭綁起來。 眼見城外趙云揚長而去,逢紀等人又急又氣,連忙再派將領彭安領數千人前去追趕。 可這一前一后,耽誤了不少時間,等到彭安出城的時候,趙云都已經北上。 無奈之下,逢紀等人只好繼續在城頭觀望局勢,盼望著袁紹能夠在趙云支援之前,將劉備擊敗。 袁紹顯然做到了這一點,眾人離得較遠,看不出具體形式,但隱約見到劉備本部營寨居然升起大火,烈焰焚燒遮蔽天際。 “明公勝了,明公勝了。” 城頭上眾人看到這一幕,頓時喜形于色,紛紛彈冠相慶,一個個手舞足蹈,興奮到了極點。 袁紹此戰大勝,就好像昆陽之戰劉秀大勝王莽一樣,即便不能立即將青州與洛陽覆滅,可此戰劉備也是元氣大傷,必然再無能力北上。 到時候袁紹從容收復河北,恢復往昔實力,然后趁著劉備公孫瓚鮮于輔等人元氣還沒有恢復之際,先取幽州,再奪青州與洛陽,到時候整個北方盡歸袁紹所有。 可以說,如果界橋之戰只是袁紹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那么鄴城之戰,便是袁紹垂死掙扎,咸魚翻身的契機,此戰之后,河北局勢將再次出現新的變化。 “殺啊!” 就在這個時候,城中忽然出現了很大的喊殺聲。 逢紀辛評李歷等人頓時詫異不已,四下掃視,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還是逢紀反應較快,立即對身邊的士兵說道:“去看看,出什么事了?!? “唯!” 士兵匆匆跑下城樓,可還沒等他過去,就有一名軍官騎馬倉皇而來。 那軍官滿頭大汗,來到城下,急匆匆上了城樓,還沒走近,就大聲喊道:“監軍,不好了,公子譚打開南城門,放關羽進城,南城守軍全部投降了關羽!” “什么?” 眾人大驚失色,他們萬萬沒想到,在這個關口,袁譚居然打開城門放關羽進城了。 劉夫人愣了愣,即便她再蠢也明白敵人進城意味著什么,當下哭天搶地,拍著手掌喊道:“我就知道他是個孽障,我當初就不該把他生下來!” 逢紀辛評李歷等人咬牙切齒,目光死死地盯著劉夫人,心道袁譚為什么打開城門,你難道心里就沒點數? 當初是誰厭惡長子喜愛幼子?又是誰攛掇袁紹廢長立幼?最后還整日惡語相向。 難道這一切跟你一點關系沒有? 說句實話,雖然歷史上逢紀跟審配是挺尚派,也就是支持袁尚,還更改袁紹遺囑,將袁尚立為繼承人。但不可否認,他也很清楚袁譚為什么會選擇投敵的原因。 袁紹和劉夫人都厭長愛幼,雖然冀州軍中多有袁譚的支持者,但架不住二人多番打壓,特別是袁尚被俘之后,劉夫人思子心切,對袁譚就更加厭惡,認為袁尚之所以被俘虜,就是因為袁譚作祟。 不過現在事情已經成了定居,袁譚開了城門,投降了關羽,現在在這里咒罵也沒有什么意義,當務之急,還是應該立即想辦法彌補。 再守城已經來不及了,關羽軍如狼似虎,城中不少兵馬都投降,現在只有北城人馬還在他們手里。 當下逢紀等人不敢怠慢,立即下令開北城門,出城投奔袁紹。 那邊戰斗依舊還在持續,劉備軍本部大敗,兵荒馬亂之中,趙云率領軍隊殺了過來,他如虎入羊群,斬殺了數名休屠騎兵,然后縱馬馳騁,四處尋找劉備蹤跡。 曠野之上到處都是我方與敵人交織,犬牙交錯,北城外又有漳水與滏水支流,河岸邊、草地上、田野里、村莊中,方圓數公里,無數高矮低坡,丘陵和森林遍地,兩方人在各處交戰,劉備軍且戰且退,已有潰敗之勢。 更重要的是因為劉備本部遭到敵人襲擊,陣型大亂,導致本部營寨后營被敵人攻破,引燃大火,熊熊烈焰升起無數黑色云霧,讓周圍劉備士兵都覺得已經大敗,軍心渙散之下,不要命地逃跑。 隨著抵抗力量越來越小,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再過一個時辰,張遼部也會崩潰,到時候劉備軍就會全面敗逃,此時袁紹再聯合城中力量,猛攻關羽,此戰將大敗而歸。 這個時候天色漸晚,雖然還未完全變黑,但可見度已經有所下降,趙云在亂軍中四處搜尋,眼見前方有重甲騎兵出沒,連忙上前詢問。 那名重甲騎兵是與許褚斷后的玄甲重騎,因為陣型被沖垮而在亂軍中與許褚失散,只能往西逃跑。 此時見有人來攔,匆忙之下以為是敵軍,便舉刀要砍。 好在趙云反應快,抬槍橫架,將環首刀格擋架住,大喊道:“我是趙云!” “趙.....趙統領?!? 那人一愣,仔細一看,認出趙云來,這才松了一口氣。 趙云在許褚之前,曾經擔任過一年多的玄甲重騎的統領,直到劉備離開長安才擔任河內太守,因此玄甲重騎大多都認識他。 “周顯,齊王在何處?” 趙云認出這是老部下周顯,是一名騎兵小隊長,就立即詢問。 周顯答道:“當時敵人擊潰了牽將軍部,然后從東面發動襲擊打散了我們側翼的士兵,導致中軍被潰兵沖散而大敗,許統領見敵人勢大,便拍馬讓齊王往西走了,我等與許統領留下斷后,卻被敵人沖散,現在未知齊王在何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