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三國之謀伐》
第(3/3)頁
“玄德的志向是什么,我想先聽聽。”
“我的志向嗎?”
劉備目光望向遠方,輕松喃喃道:“我曾經聽四弟說過,人生大丈夫,死不足惜,最怕的就是沒有遠大的志向。我已經是帝王,剩下的,便是一統華夏,讓大漢子民吃得飽,穿得暖,足矣。”
“當年的我,又何嘗不是這樣?”
曹操深邃的目光看向天邊,四十八歲的曹操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去,滿眼都是自己二十歲的身影。
出身于官宦世家,年紀輕輕就以孝廉入仕。
曾懸五色棒以治法律,也曾上書朝廷勸諫天子,后領禁兵以討黃巾,也有過一怒而刺殺董卓。年輕時一門心思想報效國家,等到自己握有一塊領土,不知道什么時候,心思就已經變了呢?
變得爭權奪利,變得想要往上攀爬,在這亂世當中,朝廷崩潰已成定局,前漢末年的景象再次重演,世祖光武皇帝能夠振興大漢,自己,又何嘗不能夠做到那一步。
只是奈何,既生我曹操,又何必生你劉備?劉氏江山已經四百年,到了今時今日,先有高祖打下江山,又有世祖中興大漢,現在再來一位劉姓。
難道這天下注定歸你劉姓,憑什么不能輪到他袁氏,又或者我曹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哪怕誰都會死,亦要死得壯烈!
曹操的表情復雜,難掩心中的情緒,長呼一口氣道:“玄德,我最后再稱呼你為一句玄德。當年洛陽同席,天下五君,我年長幾歲為兄,你為弟。你或許也很失望明明那時我如此忠于漢室,而如今我卻此般,你道為何?”
“為何?”
“因為我見這江山破敗,所托非人。那桓帝康帝,本就是無能昏君,鬧到今日這般田地,他們難道沒有錯?”
“這一點我不否認,二位先帝確實有錯!”
“我世食漢祿,本該報效朝廷。但朝廷又什么時候需要過我報效?當年宦官亂政,我上書勸諫,反被呵斥,那時我就已經對朝政心灰意冷,對朝廷失望至極。”
“所以呢?”
“所以我才起兵討伐黃巾,除掉董卓,想要匡扶漢室,看看這大漢新的天子,是否能夠能有所作為,不像之前的昏君一般,只知道勒索錢財。”
“孟德的意思是,伯安公讓你失望了,我讓你失望了?”
劉備的目光愈發寒冷。
從法理上來說,劉虞是光武帝長子的后代,同時也是太子的后代,可謂是嫡子嫡孫,繼承大漢皇室名正言順。
而劉虞又把皇位讓給了他,哪怕世人頗有微詞,但它存在程序正義,那就是合法的。
如果曹操依舊是朝廷忠臣,就應該效命于他才對。可現在卻擁兵自固,派大軍與他抗衡,就說明曹操已經沒有了忠君的思想,要與他叛亂到底。
這是劉備無法容忍的事情。
若是曹操是因為別的而叛逆,未嘗不能說服于他,就像公孫瓚那樣,最終和平解決一切問題,誰也不希望大戰一起,生靈涂炭。
可現在曹操不承認劉虞和他劉備,那就意味著曹操已經生出叛逆之心,認為皇帝人人可做,要學陳涉吳廣張角了。
雖說劉邦亦是平民打下的江山,但大漢四百年,根深蒂固,哪怕如今已亂,可朝廷還在,正統也還在!
那么在道義上,曹操就不是因為朝廷的失責而要起兵糾正朝廷的過錯。而是想要自己當皇帝,這就是與劉備朝廷的在根本上形成對立。
簡單來說,如果雙方是因為某些分歧,比如朝政、軍事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那么都可以商量。
曹操只要同意歸順朝廷,升官加爵,讓他征戰四方,都可以談。
可要是曹操并不是這些分歧,而是認為大漢應該要滅亡了,還不如學劉邦那樣重新創造乾坤,自己再建立一個別的朝代,那雙方就完全處于立場分歧,無法相容。
正如和聯勝只有一個龍頭,一旦其中一個候選人要搞新和聯勝的時候,那自然就成為了所有人的公敵,因為誰也不會允許分裂。
然而面對劉備的詢問,曹操許久沒有說話。
劉備就這樣看著他。
他也看著劉備。
只要曹操說自己是想當皇帝,那么這場戰爭,就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但曹操目光深邃,只是看著,過了很久,才緩緩說道:“玄德,你治理這江山,很好,我從未對你有過失望.......只是.......”
只是我終究邁不過那道坎呀。
這一刻。
曹操的心情,無比復雜。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辰区|
平乡县|
长岛县|
灵台县|
阿鲁科尔沁旗|
自治县|
鸡西市|
黎平县|
长治市|
武邑县|
临猗县|
特克斯县|
弥勒县|
龙门县|
和林格尔县|
湾仔区|
沐川县|
政和县|
体育|
大姚县|
钟山县|
海阳市|
沁源县|
太谷县|
镇雄县|
克东县|
乌兰县|
崇州市|
太和县|
西和县|
巴林左旗|
汨罗市|
陇西县|
日喀则市|
涡阳县|
连州市|
双桥区|
汕头市|
金坛市|
五大连池市|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