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孫堅遲疑片刻,試探說道:“我是不知道陛下叫我來豫州,是有何事......” “文臺不會是以為陛下要以你為人質,威脅孫伯符吧。” 陳暮笑著道出了他心中的擔憂。 孫堅尷尬道:“這我自然不會相信陛下會有這種想法,只是那逆子罪大滔天,恐怕不會聽從我的命令。” 即便不是拿他做人質,在孫堅想來,很有可能是讓他去陣前勸降或者書信勸降。 只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孫策從小缺乏管教,膽大包天。 他雖然是當爹的,可那小子連叛亂朝廷的事情都敢做,還有什么不敢做的? 到時候恐怕他去陣前勸降,也不一定能說服孫策。 所以孫堅覺得應該是徒勞無功了。 沒想到陳暮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認真看著孫堅說道:“文臺兄,憑心而論,你覺得大漢朝廷待你如何?” “啊?” 孫堅沒想到陳暮會這么問他,猶豫道:“我起于微末,全靠朝廷提攜,朝廷待我自然是厚重如山。” “嗯。” 陳暮點點頭道:“文臺兄的父親以種瓜為業,黃巾起勢之后,天下大亂,文臺兄聚眾平叛,得錢塘侯提攜,添為軍中司馬,后遠赴西涼平韓遂之亂,遷豫章太守。” 孫堅感嘆道:“是啊,若非錢塘侯,我恐怕依舊郁郁不得志。” 陳暮微笑道:“有一點文臺兄可能不知道,當初文臺兄之所以能夠遷豫章太守,是因為我在康帝面前舉薦兄。” “哦?” 孫堅驚訝道:“沒想到是子歸賢弟幫了我一把。” 陳暮搖搖頭道:“我之所以說這些,倒不是邀功。而是想告訴文臺兄,不管是我舉薦兄為豫州牧,還是朝廷一支在背后支持兄長,都是因為我與大哥都知道文臺兄一腔勇烈,忠心于朝廷啊。” 孫堅感動不已,又暗自垂淚嘆息道:“可惜我一生報國,匡扶漢室,卻生出了一個忤逆不孝之子,令人慚愧。” 陳暮笑著說道:“文臺兄不要傷感,當年兄與袁術共同北上,袁術兵馬糧草眾多,兄臺不得不依附于袁術,受他所制。后來是我大兄給予兄臺糧草,擺脫了袁術桎梏。還有那年被呂布所傷,是青州神醫醫治才療好,兄還記得嗎?” “這些往事都歷歷在目,陛下對我的恩典,唯以死報效!” 孫堅想起這些年來,劉備對自己的提攜,不由萬分動容,臉色嚴肅,向著西方拱手說道:“若陛下要臣去死,臣即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陳暮哈哈大笑道:“陛下既然有容人之雅量,又怎么會讓文臺兄去死呢?兄且安心,這些年來,陛下對兄多有照拂,便是看中了兄忠于大漢的這份心意。我說這些,文臺兄就應該明白了,兄在陛下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孫堅肅然道:“那這次陛下召我來河南是?” 陳暮狡黠道:“若我猜測不錯的話,文臺兄將有大喜事了。” “大喜事?” 孫堅納悶道:“那逆子差點把我害死,還能有大喜事?” 陳暮說道:“兄若是不信,去了便知。” 見他不肯說,孫堅也只好把諸多疑問放進肚子里,二人又寒暄起來,說起了其它事情。 豐縣離下邑不遠,這次孫堅本來就是路過豐縣,來拜訪陳暮,順便探一探口風,現在被陳暮安撫之后,心中就沒了忐忑。 只不過對于陳暮說的大喜事,還是抱有懷疑的態度。畢竟劉備沒治他的罪就不錯了,難道還有好事? 抱著這個念頭,孫堅就在陳暮這里吃了午飯,下午再次啟程往南面的下邑縣方向而去。 到了傍晚時分,孫堅帶著十幾名孫家的家仆就已經抵達了下邑縣城城外。 這一路上穿州過郡,正逢亂世,河南到處都有盜匪作亂。但孫堅靠著手中的古錠刀以及十幾名家仆,別說普通盜匪,就算是曹軍潰散的亂軍也奈何不了他。 事實上現在河南還是很亂,因為曹軍新敗,百姓惶恐不安,朝廷派來的官員還沒有完全掌控局面,四處盜匪叢生,逃兵和潰兵擾亂鄉民無數。 劉備正規軍目前大量囤積于沛國汝南東海一帶,后方很多地方都沒有及時清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