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三國之謀伐》


    第(3/3)頁

    包括夏商周時期的大量記錄,也都殘缺不齊。

    倒不是說歷史有失就不能做公元紀年,而是你沒辦法確定書上記載的事情到底是哪一年的歷史。

    比如你把孔子出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可孔子出生日期他們都沒法確定。

    《左傳》《春秋》《史記》《呂氏春秋》甚至《春秋谷梁傳》《春秋公羊傳》里記載的時間都不一樣。

    有的古籍說是魯襄公二十年,有的說是魯襄公二十一年,還有的說是魯襄公二十二年。而這樣的事情不僅發生在孔子身上,其它還有很多例子。

    而你要確定公元紀年,首先得確定這一年的具體時間,這一年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

    但春秋戰國時期時間記載都比較混亂,如果把公元紀年放在春秋戰國乃至于夏商周時期,就有可能發生公元某某年的史料記載模糊或者殘缺或者混亂的情況。

    像你勉強把魯襄公二十一年,孔子誕辰定為公元一年,但這一年當中,同樣也有大量時間差的事件,如有些典籍記載這個時候又有哪些人出生,國家之間發生了哪些戰爭,哪里出現了災難等等。

    可另外一些古籍上的記載又與之不符合,發生的時間地點也出現了偏差。

    那這個時候你該怎么辦?

    是采納這本典籍的說法,還是采納那一本典籍的說法?

    當時漢人有治經典的傳統,如弘農楊氏,世傳歐陽《尚書》。汝南袁氏,世傳孟氏《易經》。沛國恒家,世傳《尚書》。北海甄家,世傳《公羊春秋》。河內司馬家,世傳《漢書》。

    包括像關羽讀《春秋》,其實就是專門研究一本書的意思。

    各家各派都有傳世典籍研究,你采納了這家記載,另外一家就不滿,學術研究恐怕會爭論不休。

    甚至你把孔子誕辰定為魯襄公二十一年,估計都有其它儒家學派不滿意。

    所以確定公元紀年也不容易。

    最后陳暮與多名歷史學家、天文學家商討之后,最終決定,把公元紀年,放到了漢武帝建元元年,也就是西方歷公元前140年。

    在建元元年之前,統稱為公元前,建元元年之后,則正式成為公元1年。

    之所以把漢武帝建元元年稱為公元1年,有兩個原因。

    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雖然比較模糊,但由于有《史記》和《漢書》,從戰國后期到西漢的歷史記載是非常清楚的。

    哪一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哪一年國家的政策,哪一年有什么災禍,基本都詳細記錄,有跡可循。

    所以把公元放在戰國后期以及西漢時候最好,不至于出現歷史混亂的情況。

    而公元前的事情記載可以模糊,由史家和學者自己評判,這樣也就能讓公元后的事情少了很多爭議。

    二是建元元年是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同時也是漢武帝劉徹登基的年份。

    在劉徹創建年號之前,是沒有年號存在的。

    之前記錄年份往往是看什么皇帝。

    比如在漢武帝之前,漢景帝在位16年,每年的年號就是漢景帝一年到漢景帝十六年這樣的順序,跟之前說的襄公二十一年類似。

    自漢武帝之后,就有了年號的存在,這樣才更方便史家記錄史料,同時也讓百姓清楚今年是什么年代。

    因此年號的創建意義很大,再加上漢武帝到東漢末年的歷史記載詳細,不會模糊史料。

    所以綜合種種,最終確定了公元紀年。

    而如果把建元元年定為公元一年一世紀的話,那么到如今章武十一年,歷史上建安十六年,西方公元歷211年,換算到漢朝公元,便是公元351年。

    自此華夏就有了明確的年份,至于公元前的記載,就得繼續從古籍當中尋找答案,追溯歷史,找尋夏商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真相。

    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很久,但這卻是朝廷必須要做的事情。即便是沒有找到真相,也要編出一套說辭出來,給予華夏百姓歸屬感。

    但不管怎么說,混亂的歷史資料和古籍文檔正在修復。

    混亂的年份記載和年號制度都已經完善。

    如此在章武十一年,劉備正式宣布今年是大漢公元351年,從此歷法、時間、歷史記錄方式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岳阳市| 万源市| 航空| 都江堰市| 肥东县| 阳原县| 贵定县| 宁津县| 孟津县| 秀山| 双牌县| 曲沃县| 连州市| 独山县| 扶余县| 城市| 红原县| 晋中市| 南投县| 卫辉市| 肇庆市| 洮南市| 阳东县| 余干县| 青海省| 盐城市| 米脂县| 涟源市| 大方县| 凌云县| 繁昌县| 石嘴山市| 锡林郭勒盟| 缙云县| 华亭县| 辰溪县| 晋州市| 恭城| 苗栗县|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