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已被晉國的兵馬圍困三年。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世人都說,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于天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 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君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愿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子、干將所言不虛。晉君當然咽不下這口氣,于是向楚王索劍,楚王拒絕,于是晉君出兵伐楚,欲以索劍為名借機滅掉楚國。 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里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太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 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只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吶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嘆一聲:泰阿劍,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 于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跡出現,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軍覆沒。 以上傳說畢竟是傳說! 而泰阿劍是否是真有其劍,傳說雖然聽著有點虛,但是也提到了一點,雖然泰阿之劍不是歐冶子與干將所鑄,但是卻也是借歐冶子與干將之手出世! 另外還有太史公之史記所書!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秦始皇得到的昆山寶玉有瑞光,堪比明月,可至太阿。 亦有傳聞言:秦始皇曾配泰阿劍,祖龍賓天,泰阿劍也被帶入陵寢中陪葬。 以前看到這些,趙楓或許還真的會覺得泰阿這劍真不一定存在,或許只是一個傳說! 但是現在簽到獲得泰阿劍之后,趙楓卻覺得有時候傳說內里或許就是真相! 在最后,系統也對泰阿劍給出了注釋! 泰阿劍的存在毋庸置疑,但是泰阿劍有沒有傳說中的那種神話般的威力,這一點是不存在的!但是泰阿劍之威嚴、鋒利,乃是世間頂尖! 如有相比者,存世之越王勾踐劍! 系統的注釋,讓趙楓寬心了不少! 而被系統和泰阿劍列在一起越王勾踐劍目前可是國家最寶貴的文物之一! 所以,泰阿古劍的價值,系統也沒有給出具體數目,只是八個字:價值連城,不可估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