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趙國的話韓徐為是韓國人,燕國曾經的大將樂毅是趙國人,等等等等類似的例子很多。 這個時代整個士人階層對自己出身祖國的認同其實沒有那么強烈,他們更渴望的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簡單的說,在這個時代風氣的感召下,更多人會愿意選擇錦上添花!因此趙括一點都不擔心錦上添花的這批人之中會缺少才能,更何況人品這東西真的和才能從來都不能畫上等號。 簡單的說就是一句話——趙國的學宮之中必須全部都是趙括的“自己人”!對此,荀況當然是——毫無意見!要知道荀況當年在齊國稷下學宮也是大祭酒,但最終被儒家一群人給排擠得灰溜溜的辭職離開齊國,如今荀況于趙國之中東山再起,當然不希望那些家伙又跑來趙國,萬一再被排擠走一次那荀況就真的是欲哭無淚了。 趙括頓了一下,又道:“然后呢,我再提一個意見。 既然我們是要興盛百家爭鳴這個局面,那么就不應該像稷下學宮那樣由儒家一家獨大。 我的建議是今后我們的學宮之中每一家都派出一個代表來擔任祭酒,所有祭酒組成一個祭酒團,凡事涉及到學宮大事都必須由祭酒團通過,不知荀大夫覺得如何?” 這第二條限制的也同樣是儒家,由于儒家接連出了孔夫子和孟子兩個華夏五千年難遇的人物,因此別看各大強國都用的是法家思想,但儒家在文學界和思想界是不弱的,稷下學宮中的百家爭鳴一直以來都是儒家占據主導,其他諸子百家充當陪襯。 深知后世儒家是什么德行的趙括當然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各個流派一人一票,這樣的話儒家在祭酒團之中就只有一票,人數再多其實也很難影響到學宮的整體決定。 而趙括作為籌建學宮的負責人,其他家的祭酒們必然都是趙括的自己人,掌控學宮就變得非常容易。 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百家可以爭鳴,學宮可以興盛,但都必須要聽我趙括的!趙括本以為荀況作為儒家的學者會有些猶豫和遲疑,但沒想到荀況居然很快就點頭答應了下來:“請君候放心,這個絕對沒問題!” 聽到這句話,趙括臉上頓時露出笑容。 有了這些措施之后,趙括掌控未來輿論界的計劃基本上就已經是十拿九穩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