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件事情似乎就這么波瀾不驚的過去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趙政一如既往的跟隨者,趙謙一如既往的前往情報部去實習,偶爾也會去看一看自己的母后,但是卻從來沒有去過贏子楚的府邸。 時間就這么一天天的過去,第2年的春天又來了。 對于現在的大漢國老百姓們來說,他們其實已經習慣了,每年發動一次戰爭的節奏。 聽起來好像每年都要打仗,對于大漢國的老百姓來說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但實際來說卻并非如此。 現在的大漢國其實是一個疆域十分廣闊的國家,這就導致如果想要大規模的征討,全國性的民夫青壯去一個地方打仗,那么單單是走在路程上的時間,就要好幾個月。 幾個月的時間才到齊,那這豈不是一出發就已經是秋天了嗎? 這仗也打不下去了。 所以說為了防止這一點弊端的出現,大漢國在打仗的時候一般都是就近調動原則。 簡單的說就好像是打朝鮮的時候,那么大漢國就會調動,來自于當年燕國土地那邊的民夫青壯,因為那里比較靠近朝鮮。 像打江南嶺南的時候,大漢國就會調動來自于當年楚國土地的青壯。 打西域的話,調動的主要就是秦國關中還有中原一帶的青壯。 但總的來說,由于選擇的大漢國人口大部分都居住在中原,所以每一次也會有一部分的中原子民出征。 這些中原子民的來回路程,比起當地的人肯定是要遠很多的,所以說大漢國的政府也會對這些子民們進行一個補貼。 簡單的說,中原的老百姓們在服役的時候,一次可以頂別人兩次。 換句話說,像其他地方的人可能三年左右就要服役一次,但是中原的老百姓由于去到哪邊都是路程最遠的,所以他們一般都會6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服役一次。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當然都不會有什么意見了,甚至還會出現不少人踴躍服役的情況。 很多精明的大漢國,中原老百姓覺得大漢國將來的擴張肯定是越來越遠的,與其在三四年之后不知道跑到幾千里之外去打,那還不如現在就先去把這一兩千里的戰爭打了,也算是早打早省事。 除此之外,大漢國的官府也在不停的出著各種各樣的政策,鼓勵中原的老百姓,大規模的朝著邊疆移民。 向邊疆移民,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去同化那些邊疆的土著,讓他們更快的變成華夏文明的一員。 就連司馬尚這一次率領大軍出征,都由1萬移民跟隨著司馬尚出發,他們將會前往河西走廊,也算是和司馬尚有一段路程的順路。 司馬尚看著身邊道路上這一片又一片肥沃的田地,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對著身邊的兩名將軍,項燕,還有王翦說道:“想當年我跟隨著陛下來征服這片土地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久經戰亂的景象,但如今也其實不過,才過去了幾年時光,這里就已經變得如此的富庶,足以證明大漢國官府究竟是如何的能夠惠及老百姓。” 作為大漢國最高層的大臣之一,司馬尚的這句話,多少也有著為自己請功的嫌疑。 但是項燕和王翦在聽到這番話之后,卻是不約而同的點頭。 項燕甕聲甕氣地開口說道:“不瞞大將軍說,其實末將在去年秋天的時候,也是回過一趟老家,那邊的繁華程度同樣是出乎了末將的意料之外呀。 沒想到大漢國的治理下居然這么快就恢復,甚至都已經超過了之前最繁華時后的情形。” 司馬尚笑了起來,點頭說道:“其實如果要仔細的探究一下這個道理呢,也是很簡單的,之前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政府也好,大家雖然都在勸說農耕,但有一個問題就是無論誰都必須要防備,隨時可能會到來的戰爭,那就不可能專心的種地。 可現在不同了,我們大漢國的疆域早就已經擴展到了幾千上萬里之外,這絕對是對于中原老百姓來說一個無比的福音,他們不需要再擔心戰火會清洗到這片家園,可以非常安心的在這里耕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