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韓國就不可能像橘子長裙這么弱小,在大漢國這個強大國家的支持下,整個朝鮮半島的發(fā)展已經是走上了正軌,甚至趙謙在經過鴨綠江的時候,還看到有很多的工匠正在指揮著奴隸鋪設著一座鐵路橋。 超輕型問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大漢國的鐵路居然都已經修建到了鴨綠江的西邊,只要等到這座鐵路橋修建完成之后,那么就可以把鐵路直接延伸進朝鮮半島之中了。 趙謙也是不由自主的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這才一年多的時間,中原的鐵路建設居然都已經如此的突飛猛進了嗎?” 面對著趙謙的提問,負責主持這一次修建鐵路的總工程師,臉上滿是自豪的表情:“太子殿下有所不知,現(xiàn)在我們中原平原部分基本上都已經貫通了,如今修建的鐵路都是要朝著大漢國的邊陲地帶去進行的。” 所謂的邊陲地帶其實也很好理解,就像是長江以南還有巴蜀,還有西域,中亞,西亞,還有漠南漠北,還有東北平原,還有朝鮮半島等等等等。 如果這么一盤算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大韓國的鐵路雖然已經修得很多了,但是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修建的還遠遠的不夠。 這個國家的疆域擴張實在是太快了,快到了明明已經是讓鐵路猶如插上翅膀一般不斷的騰飛,都還是跟不上大漢國的腳步。 一想到這里趙謙的心中也頓時就有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緊迫感,他第1次感覺到原來咱們大漢國的發(fā)展居然都已經快到了這個地步,也實在是太讓人震驚了。 “或許我確實不應該在扶桑停留更多的時間了,因為那樣的話可能會導致我直接落伍掉了。” 趙括渡過了鴨綠江,隨后就真正的進入到了遼東之中。 遼中同樣也是和找親戚之中完全不一樣了,在趙謙之前的想法里,這座遼東除了襄平城一座城市之外,幾乎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值得稱道的。 可是現(xiàn)在呢,這個遼東卻是處處都有人煙,各式各樣的城池和村莊都遍布在半島上,讓人幾乎懷疑這里并不是遼東,而是來到了中原。 對于趙謙的疑惑,前來迎接的當地官員非常的自信,用一種跟趙謙表功的語氣開口說道:“殿下這就有所不知了,自從陛下開始發(fā)出命令之后呢,就已經有很多的人主動的來到這里,畢竟3000畝的糧田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雖然說趙括股利的移民,其實呢是希望鼓勵這些來自中原的老百姓們更多地朝去東北,更加北方的平原地帶移民,但是呢,當那些漁民們來到遼東,發(fā)現(xiàn)單單是在遼東就能夠獲得足夠的黑土地時,他們自然也就缺少動力繼續(xù)往北了。 不過這個其實在趙括知道之后也并不在意,因為趙括非常的清楚,移民會越來越多,但是呢,土地是不可能越變越多,只會越來越少的。 所以當遼東的黑土地被全部瓜分完畢之后,自然就會有人繼續(xù)往北追蹤,一路抵達到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的南端,然后就等于是把整個東北平原的黑土地都全部拿下了。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官府其實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東西,只需要出臺一個足夠好的政策,確保這些老百姓們在路上的安危也就足夠了。 聽完了當地地方官的匯報之后,趙謙若有所思,這一刻他對于施展治理能力又有了全新的了解,有些時候官府其實也并不是說什么事情都要全部大包大攬的,老百姓們其實也是很聰明的,他有自己的一個思維方式在里面。 雖然說很多時候,老百姓們的思維方式可能會比較的局限和狹隘,但是這并不是說老百姓們做的事情就一定是愚蠢的。 百姓們他們會本能的在思考利弊之后,按照著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做事,而有些時候老百姓們最有利的方式,其實也就是整個國家最有利的方式了。 趙謙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他的父皇趙括,雖然不在這里,可是卻依然憑借著在遼東之中留下來的這些施展政治的政策,給趙謙好好的上了一課。 原來治理國家還能這樣治理。 趙謙又一次深深的感覺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確實是太多太多了。 隨后趙謙就沿著海岸線一路向著中原進發(fā)。 很快招親就發(fā)現(xiàn)原來在遼東這邊所見識到的,其實也就僅僅是冰山一角罷了,真正大漢國中原內部的繁華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用目不暇接來形容。 這主要是因為在這些時間里,到韓國已經開始大規(guī)模的把蒸汽機完全的從這個地方給鋪開了。 無論是在大漢國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見到蒸汽機所利用的身影.作為工業(yè)時代最開端的一種機械蒸汽機,雖然說有很多缺點,但是呢,這些缺點對于農業(yè)時代的手工和各種牲畜來說,那都完全可以接受。 反過來而言,蒸汽機所代表的生產力還完全碾壓了之前那種手工和牲畜的方式。 這讓趙謙在心中甚至產生了一種期待的感覺,在回到帝京城之后,究竟會不會有什么更加新奇的東西在等待著自己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