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多少人這才開始想念燕安王,想到曾數(shù)百年如一日平穩(wěn)的燕安地,想到有燕安地擋著韃軍從來難以逾越的戰(zhàn)線,想到燕安王臨死前那番慷慨的言辭。一時間,對朝廷的質(zhì)疑聲也越來越大。 朱永霖終于扛不住了,一連派了七撥人回京要求議和。榮華和廖家也表示支持。 朝廷最終決定停戰(zhàn)。然而此刻不想停的卻是韃子。經(jīng)過這兩年,當(dāng)日燕安王打下的疆土早已被韃子回收,還更近了一步。想要停戰(zhàn),他們自然要拿夠好處。于是韃子開出了一系列過分打臉的條件。 虞博鴻憤慨至極,再次要求帶兵出征。這一次,卻是榮華阻止了他。 “內(nèi)憂外患,爹在,京城才能穩(wěn)固?!彼糇吡?,她,小皇帝,廖家誰來守?他們又能放心誰來守? 于是,協(xié)議簽訂。 笑話一般,泱泱大國竟是每年要賠款給一幫喂不飽的韃子。多少文人恨恨,多少將士不平。然而受苦的,還是百姓。多少人不堪重負,直接導(dǎo)致了盜匪猖獗,難民流民數(shù)量急劇擴大。 往年水患干旱災(zāi)病發(fā)生時,朝廷還有充足余糧和錢銀去賑災(zāi),然那幾年,國庫空虛,實在做不到了。 記得最嚴重的那段時間,一石普通糧也從平常的五百七百文漲到了近十兩銀。飯,是完全吃不起了。 更糟的是,燕安王的下場歷歷在目,大周其余三大塞王都是嚇壞了。 那幾年,誰也不敢閑著,紛紛在暗中擴兵,悄悄屯糧,磨刀霍霍,以防某日會落得與燕安王一樣下場…… 于是,榮華的那幾年并不好過。 雖然她依舊錦衣玉食,努力無視亂象,可朝堂上的壓力還是一波波襲來。此外,不甘被架空的新皇也一直忿忿不平。榮安則一直努力照顧著這兩個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新皇幾次私下沖她發(fā)脾氣,責(zé)怪榮華和先帝。 新皇怒罵朱永昊胡亂貿(mào)然對燕安王動手,才導(dǎo)致了之后不可控的一切發(fā)生,才導(dǎo)致他登基后竟是面對如此亂攤子。 榮安剛開始還勸,可后來兒子不耐煩,沖她喝到: “你懂什么!燕安王本無罪,朱承熠本也不用死,那千人之死都只是父皇一手策劃的好戲!是他親手親自策劃了那場血案!他才是始作俑者! 否則如何逼得燕安王主動舉起反旗,如何逼得大周上下支持他撤藩。他如何去斬獲威望成就他的名聲。他那么做,只是想要名垂青史,他更害怕死后會被人戳脊梁骨罵他違背太祖遺愿,怕留下他弒殺親族的污點! 還有興王,他就是個呆子!他根本就威脅不了父皇也沒有什么用,可父皇卻厭恨這個擋在輩分排序上讓他必須恭謹善待的長兄。有興王在,興王才是父皇那一輩永遠的嫡長子!父皇是用最完美的辦法除掉了這個礙眼長兄! 他為了他自己的利益,卻將大周在往戰(zhàn)亂上送!還有韃子,聽到他要滅了燕安王,自然振臂高呼萬歲。燕安王一脈,與他們打了百年,血海深仇,此刻有人代勞,自然讓他們造什么文書都愿意,送多少口供和人證都情愿,讓他們?nèi)绾闻浜隙即饝?yīng)。可到頭來呢?反而便宜了那幫韃子!” 兒子唾沫橫飛,拍掉了一桌子飯菜,激動地青筋爆起,當(dāng)時的榮安驚呆了。她那時才隱隱意識到,或許自己對朱永昊的了解連皮毛都未達。 “母妃,人心險惡,您在虛偽繁華表象下活著,又能懂什么?” 暴躁的新皇哪哪兒都看不慣,越發(fā)急于親政,越發(fā)不滿榮華的懈怠和偏安宮中的模樣。 他幾次提出親政,可榮華卻覺得還能等一等,廖家的實力還可以繼續(xù)擴充一二,所以榮華一推再推,遲遲未能給出準(zhǔn)確時間。 這才有了后來,新皇毒殺榮華只為迅速奪權(quán),只為趕緊親政…… 今晚,往昔一幕幕襲來,榮安注定難眠。 所有的癥結(jié)都在燕安王。不不,準(zhǔn)確說,是朱永昊的除王大計。 他貿(mào)然打亂局勢,導(dǎo)致一發(fā)不可收拾。偏偏他又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最終鬧了個早死下場。他若真有本事,就該堂堂正正去拿權(quán),又如何會詭計一出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