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中原巨變,波瀾洶涌-《武之天晶輪回》
第(1/3)頁
第30節中原巨變,波瀾洶涌
時光悠悠,距離謝無忌占領東察合臺汗國,已過了一年半有余。現如今的別什八里城,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單從規模上來看,就足足比之前擴大了4倍不止。并且,城墻高達十米有余,都是由巨石壘砌而成,比之原本黃土墻,堅實了絕不是一星半點。遠遠的看去,完全就是一座戰爭堡壘。就好似一個荒野巨獸,必能將所有來犯之敵,盡數吞噬個一干二凈。
而從繁榮程度上來講,比之之前更不可同日而語。舊時的別什八里城,作為別什八里汗國的王城,還是整個東察合臺汗國境內最大的城邦之一,自然是奢華熱鬧,但由于那群墮落的王族、貴族的橫征暴斂,卻少有商旅敢來此經商,是以這種奢華熱鬧也只不過是浮于表面,虛有其表,更絕稱不上繁榮。而如今的新別什八里城,人潮涌動,有漢人,有維吾爾部族,有哈薩克部族,有柯爾克孜部族,還有蒙兀兒等部族,各個民族和平共處,并沒有任何隔閡。不僅如此,街面上各色商鋪此起彼落,往來的商客絡繹不絕,叫買的,叫賣的,完全是一副盛世繁榮的鏡像。
時至今日,這種景象,不僅僅存在于別什八里城,整個東察合臺汗國境內的大小城邦,都是頗為繁華熱鬧。當然,這都全都歸功于謝無忌等人嘔心的治理。
在這一年半多來,東察合臺汗國從起初的波瀾不驚,到徹底迎來了移民浪潮。自打莊錚等人返回中原,親自坐鎮,主持遷移漢民的事宜。不遠千里,跋山涉水,遷移而來的漢民,是一波接著一波。這其中,自然有莊錚等人主持的功勞,有五行旗上下一心的努力,但最大的原因,還要歸功元庭的糜爛。現如今的中原大地,在元庭的橫征暴斂和殘暴的統治之下,百姓民不聊生,饑民遍地。而遷移到西域,雖不遠千里,路途并不好走,但只要能吃飽飯,只要能像個人一樣生存下去,那些個已沒有活路的饑民,又豈會放過這或許就是最后的機會呢?索性,沿途之上,各州城府縣,都有五行旗各分壇,又或是其他抗元組織接應,是以這一路雖然艱辛難行,但他們大多數人還是成功挺了過來,成功遷移到了西域,謝無忌所統治的東察合臺汗國。
至此,東察合臺汗國的人口急劇激增,漢民的比例更是達到三比一的恐怖程度。再加上謝無忌高壓與懷柔并重的治理方針,這迫使其他異族不得不與漢民和平共處,甚至是初步融合。當然,這過程中,自然也不乏一些頑固的種族主義者,企圖打破這種融和。而對于這種人,謝無忌可是絕不會心慈手軟,快刀斬亂麻,讓這些食古不化之人,通通都沒有再見過第二天的太陽。
在謝無忌的治理之下,再加上有個治世之能臣的丞相之才的劉基輔佐,東察合臺漢國高速發展起來,甚至可說是一天一個變化。
而東察合臺汗國越來越繁榮,自然而然吸引了周邊其他汗國的異族。在其他汗國中,可是還有著不少異族過著饑寒交迫,甚至是豬狗不如的奴隸生活。這些淪為奴隸的異族,自然十分愿意遷移到如今的東察合臺汗國生活,更會努力的去主動融入其中,不敢有任何尋釁滋事的舉動。
至此,東察合臺漢國的移民浪潮,越來越盛。而有了異族的大量涌入,漢民的占比雖有所降低,但也足有二比一,仍是以漢民為主導地位。這恰恰也是謝無忌理心目中,最最理想的狀態。
人口的急速增長,不僅給東察合臺汗國帶來了高速發展的契機,帶來了繁榮昌盛的局面,它給謝無忌帶來更直觀的好處,那就是創造了大規模征兵的先覺條件。
時至今日,謝無忌麾下,除了最初的近五千五行旗精銳戰士,還多了整整三萬大軍,分別由徐達、常遇春和鄧友德統帥。這三萬大軍雖然僅僅經過了不到一年的突擊集訓,還遠沒有達到謝無忌心目中的無敵精銳之師,但也形成了不俗的戰力。這中間,自然有謝無忌所制定的科學的作訓計劃的功勞,以及徐達、常遇春和鄧友德三人的親歷親為,與軍士們同吃同住、甘苦與共的努力,當然也不無這三萬大軍都是來自于那些歷經艱辛窮苦大眾,又或是精狀的異族奴隸的原因,只要肯給他們一絲絲希望,他們就必定會全力以赴。
且說,謝無忌等人在東察合臺汗國的日子,自然過的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遠在中原大地,卻是波瀾洶涌,變故橫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开区|
商丘市|
仁化县|
中西区|
九台市|
景宁|
忻州市|
青浦区|
革吉县|
郎溪县|
湖口县|
宝鸡市|
榆林市|
沙湾县|
郁南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宣化县|
武威市|
密云县|
威远县|
阿克陶县|
武定县|
耒阳市|
雅江县|
德惠市|
夏邑县|
新宁县|
永丰县|
交城县|
日土县|
开阳县|
博罗县|
灌云县|
彰化市|
石家庄市|
济阳县|
正安县|
海淀区|
剑川县|
山西省|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