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五一 新的時代(3)-《第一氏族》
第(1/3)頁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狄柬之在黃河之畔駐足,眺望如綢如帶的金色河面,神色卻不像黃河下游的平緩的水面一樣平靜
眼見大河東流,腦海中冒出孔夫子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回想起這些年的宦海沉浮與眼下處境,他禁不住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河對岸不遠處便是鄆州,那里有他的崢嶸歲月。回首往事,此生最艱難也最輝煌的經歷,莫過于國戰時期在鄆州的數年奮戰。
只是到了今日,曾經并肩作戰生死相托的同袍,已經手足反目苦大仇深。
彼時,為了守衛鄆州殫盡竭慮的他,如何能夠料得到,跟他攜手并肩相得益彰的趙寧,竟然只是能夠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
歲月悠悠時光荏苒,這世間唯一永恒不變的真理,便是一切都在變化。只是當始料不及的變化讓自己措手不及損失慘重時,誰又能真正做到不生怨忿?
狄柬之心中五味雜陳,一時間不知該作何言,只覺得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趙氏背棄我等社稷功臣、國戰柱石,將我們的一切奪走,把我們從云端打落塵埃,讓我等一無所有,只能煌煌如喪家之犬,從燕平離開的時候,不見狄大人痛哭失聲,怎么到了今日,狄大人反而凄然落淚了?”
旁邊同樣身著囚服的孫康,不無戲謔地輕笑一聲。
同行到此的還有王載、蔣飛燕等人,他們這一批最先被判定罪責執行審判的官員,是最早被官吏押出燕平,預備送往流放地的。
這四個人都不是尋常人,身后跟著各自的族人親友,是真正的拖家帶口舉家遷徙,隊伍龐大綿延百丈,隨從護衛一大堆。
黃河渡口有擺渡的船家在等候,但他們卻沒有急著渡河南下,而是不約而同在河畔停下腳步,對著滔滔黃河觸景生情起來。
押送他們的朝廷官吏都是修行者,人數不少修為不弱,一路上雙方相安無事,到了黃河岸邊也都停下腳步,沒有催促他們立即動身。
“孫將軍是將門子弟,平日里慣常打打殺殺,不懂我等文人的風骨情懷,也是情有可原。”
狄柬之沒有跟孫康斗嘴的興致,眼眶泛紅的王載接過話頭,長嘆一聲神色寂寥地道,“只是這種時候,孫將軍更應該針鋒相對的是趙氏,而不是我等。
“孫氏滿門忠烈,孫將軍一身正氣,為這個天下立下過非凡功勛,付出過慘重代價,如今卻落得這番下場,王某雖然不是行伍之人,亦深為孫將軍悲戚。”
孫康臉色沉下來。
王載這番話正中要害,讓孫康的情緒一下子低沉到谷底。
想起為了戍守邊關、保家衛國而飄零羸弱的孫氏,以及自己振興孫氏不得,反而落得一無所有的現狀,他情志郁結,再也不想說任何話。
趙氏雖然沒有誅連孫氏族人,但沒了他在朝中撐著,孫氏在大晉還能有什么未來可言?
今日離了河北,何日才能再回山海關,鮮衣怒馬聲勢顯赫的祭拜祖宗?
趙氏的絕情超出孫康的預計。
想當年,趙七月孤身回汴梁的時候,身邊沒有任何高手相伴,是他孫康毅然決然同行,這才為趙七月增添了重要助力。
后來趙七月被宋治奪走兵馬駕空權力,他不曾有絲毫疏離,一直跟隨在趙七月身邊,可謂是傾心傾力重情重義。
趙氏跟宋氏開戰的時候,孫康同樣是身先士卒。
怎么到了現在,趙氏就能那么狠心果決的奪走他的一切榮光,否定他過往的一切努力與真誠,讓他振興家族這個簡單的愿望轟然破滅?
孫康不服。
他恨。
看看狄柬之,曾經跟隨趙寧在鄆州奮戰多時,幫助趙寧撐過了最艱難的時局,還曾與趙寧一道加入反抗軍,是群臣中最早跳出來擁戴趙氏的。
再看看王載,德高望重、秉性正直的長者,是非分明嫉惡如仇,因為欽佩趙寧的為人敬重趙氏的門風,為了天下社稷而擁護趙氏,于公于私都對趙氏有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华亭县|
台南县|
涿州市|
德钦县|
闸北区|
潞西市|
福海县|
台东县|
澳门|
桐庐县|
东丰县|
郧西县|
贺州市|
平武县|
凯里市|
璧山县|
蒙阴县|
顺昌县|
宁乡县|
石狮市|
永和县|
旬阳县|
延吉市|
贺兰县|
凯里市|
牙克石市|
固原市|
康定县|
崇文区|
若尔盖县|
阜城县|
南郑县|
公安县|
开封市|
温泉县|
公主岭市|
托克逊县|
茶陵县|
平阳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