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黑火藥最多三十年內(nèi)肯定能制造出來,只是最初的黑火藥? 就算量上去,要轟開三合土建造的城墻? 還不如重型投石車實在。 只有顆粒火藥,甚至更高級的黃色火藥出來? 城墻才會被逐漸淘汰。或許也不會完全淘汰,比如保留一小段城樓? 用來作為歷史遺跡什么的。 劉韜覺得? 就現(xiàn)在華夏的化學水平? 要達到可以用的程度,沒有二三百年做不到。畢竟不僅僅是火藥的問題,還有鑄造和其他配套技術都要提升才行。 比如說鐵范造炮,后世被作者吹得不行的,鑄炮的品質(zhì)還不如泥范,有點在于快,畢竟泥范的制作非常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出現(xiàn)不良品的泥范。 只是問題在于,一千根火繩槍和一挺馬克沁比起來,誰厲害?所以過度講究數(shù)量沒什么用處,火藥和炮彈生產(chǎn)速度跟不上,一千門炮也不頂事。 劉韜也不著急,大漢一統(tǒng)之后,剩下的敵人也就是各邊邊角角。以前不收拾,那是因為打下來,這地方也不適合生活。 交州為什么能居住,那是趙佗帶著幾十萬南征的士卒,在那邊建立南越國,經(jīng)過差不多三代人的繁衍和發(fā)展,這才開始逐漸成為,能夠適合人們居住的環(huán)境。 也就是說,要改造一個地方,那就需要投入幾十萬的人口,這還只是初期。還需要克服各種困難,并且經(jīng)歷六十多年,才有可能初步在這個地方居住下來。 在當?shù)赝辽灵L的第三代,才能真正把這里,看做是自己的家鄉(xiāng),然后去建設它。 哈,說不定第一代被迫遷徙到這里的,心里還會咒罵官府,甚至問候劉韜全家來著。 換了其他的朝代,差不多肯定是這樣,就如同朱元璋把一大堆的富人,給遷徙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想說繁榮家鄉(xiāng)。只是你讓一個成功商人,把一切產(chǎn)業(yè)變現(xiàn),然后去一個新的環(huán)境東山再起……不是每個商人,他的名字都叫沈萬三。 要遷徙別人,就要把遷徙的工作做好,要準備好足夠的物資,做好各種預防工作。 還要讓他們能在三年內(nèi),逐漸適應遷徙點的環(huán)境,并且讓他們在那里獲得生存下來的技能或者條件。只有這樣,那么他們才會逐漸安定下來。 中原經(jīng)過近千年的發(fā)展,無論是勢力也好,土地分配也差不多到極限。河北和關中也差不多,只有關外,西北,東南和西南幾個地方,還是沒有開發(fā)的世外桃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