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軍功爵均田兵制,以田地這種亙古以來的最本質的生產資料,為最原始的驅動力。自然會有無數人,為了田產而搏命。 農夫山泉有點田,老婆孩子熱炕頭。 是大宋人最樸實的念想,但是這么樸實的念想,對禁軍的賊配軍來說,也是奢望。 大宋朝六十萬禁軍中,有近四十萬的男子,甚至一輩子都是個處男。 種師道嘆服,這又是一項大仁義之政策啊,賊配軍的問題困擾了大宋多少年? 誰敢輕易就這樣裁軍? 那可是社稷傾覆之危! 縱觀范仲淹的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元豐改制都未曾解決大宋之三冗,冗官、冗兵、冗費。 三冗,就這冗官上解決了一些燃眉之急。 但是冗兵和冗費根本無解,因為大宋靠著這禁軍維持著流民,否則這天下流民暴起而動,后果可想而知。 “官家仁義。非常人也,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仁德若仁宗,年雖少,命世才也。” 嗯?漢高祖?魏哪個魏?命世才?什么意思? 【歷史翻譯機:種師道說你不是平常人,豁達有點像漢高祖劉邦,神武如同大魏之曹操,仁德可比大宋仁宗,他說你年紀輕輕,有順應天命而降世的人才的模樣。】 【大概說你是位面之子。】 過獎了,過獎了! 趙桓撓頭,這古代人夸起人來,媽耶,果然讓人受不了啊。 種師道這樣的人,都會這樣拍馬屁的嗎? 果然還是做皇帝舒服啊。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一個清脆歌謠聲,忽然從遠處傳來。 趙桓站起來,極力遠望,看著遠處的地方,看到了有人在荒野里耕種。 不過都是女子,大同盆地,四戰之地,這里的青壯男子都已經被抓去做壯丁了。 這民謠唱的還蠻好聽…… 趙桓沒空感慨,因為他看到種師道的雙眼婆娑,似有淚光閃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