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妥協與糾錯-《北宋振興攻略》
第(1/3)頁
趙桓聽到趙英這么說,連連搖頭,他看到胡元那一瞬間,就知道趙英其實是在擔心他。
一個皇帝問自己憑什么是皇帝的時候,如果不是得了失心瘋,那就是要殺人了。
其實那個問題,趙桓已經想的很明白了。
他當然沒有得失心瘋,也不是要殺人,他問那個問題,不是問趙英,而是問自己,趙英也不敢回答。
他只是在思考皇帝這種職業存在的意義。
皇帝是代表著秩序的具現,當一種秩序在不斷的被破壞之后,人民就會用腳去投票,來建立一個新的秩序,形成王朝的更替。
而開國皇帝是秩序的建立者。他的后人,是秩序的維護者。
當維護者對秩序的維護中,不斷的對各種利益集團妥協,而沒有在解決問題之后,審視改正錯誤,這種錯誤才會導致秩序的逐漸的崩塌。
當秩序崩壞到一定的程度,災難就會被無限的放大,因為中央王庭已經失去了他本來的作用,他在面對災難的時候,就會失去他本應該承擔的責任。
不管是大旱、水患、瘟疫還是兵禍,都會放大數倍,對秩序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看似穩定的王朝,就會轟然倒塌。新的王朝就會興起,建立新的秩序,或者說入關。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的理論體系,就是這種內核。他將所有的天災,歸結到了皇帝身上,其實就是歸結到了秩序的崩塌之上。
王朝在發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皇帝作為秩序的維護者,就需要向各方利益集團妥協以解決問題,而在解決問題之后,再審視自己的妥協是否是對秩序的最小破壞,甚至有益于秩序,并且及時的做出政策的調整。
妥協,不可避免的存在。
比如趙桓想要實現教育公平,而私塾的存在,就是教育不公平的最大存在,連起跑線都不一樣,何談公平?
而絕對的公平并不存在,所以妥協一定存在,而妥協之后,可以糾正錯誤。
而衡量、決定皇帝的妥協是否錯誤的唯一標尺,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需要代表的是大宋朝絕大多數百姓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他自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泗县|
兴国县|
梅河口市|
屏东市|
页游|
吉林市|
陈巴尔虎旗|
孟连|
迭部县|
利辛县|
尉氏县|
分宜县|
西充县|
定边县|
宽城|
嘉峪关市|
鄯善县|
普格县|
绥化市|
库车县|
武陟县|
邯郸市|
林西县|
临桂县|
年辖:市辖区|
昭觉县|
临朐县|
共和县|
双辽市|
胶南市|
河源市|
奇台县|
加查县|
江阴市|
清远市|
桑日县|
治多县|
深水埗区|
沁阳市|
洪江市|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