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綰語氣低沉,面對嬴政與嬴高,表達出了反對之策。 “以秦制為根基,取其精華,才能讓大秦更加健康的成長,這樣做才是最大秦最好的交代。” 嬴高語氣幽幽,眼底深處掠過一抹無奈,大秦制度早已經根深蒂固,他也沒有想過要改變,他想要做的只是改變了一下。 讓大秦的制度多一絲欺騙性,不至于那樣的凌厲,不圓滑,全部都是棱角。 “再說了,我也沒有想過在現在就改變,而是讓父王心里有數,不至于在將來,事情發生,而措手不及?!? 讓一個已經沉默了百年之久的國家,早已經適應了一種制度,一種生活制度的國度,做出改變,將會伴隨著陣痛,也許沒有商君孝公變法那般深徹,但卻遠比商君變法更為殘忍。 這不是一國之內的改變,而是一個時代的變革。 嬴高心知肚明,商君變法在于秦,送葬者無數,止于商君,而歷史上,這個偉大的變革,起始于始皇李斯,最后整個大秦都為之送葬。 在這一刻,嬴高心頭有一個念頭,那便是從小開始做出一個改變,他一個送葬便已經足夠,這個偉大的國度,應該存在的久一點。 讓華夏多保存一點精氣神。 只是這個道理,注定是在他心里壓制的夢想,無法言說,這一條道,亦或者嬴高選擇的這一條道路,本就是憑借一腔孤勇,一路前行的悲壯史詩。 為了這個自己熱愛的朝代,嬴高無怨無悔。 若是能夠讓大秦萬年,縱死何仿。 “三公子,眼下大旱已經沒有結束,而且按照日書的推算,降雨也將會在八月末,而現在才不過七月中!”王綰對著嬴高,道:“不知三公子,對于大旱一事,有何對策?” “涇水未決,河道未通,當初本公子的諫言被擱置!” 嬴高深深地看了一眼王綰,一字一頓,道:“我只是一個三川郡守,而不是天神,不能直接下一場大雨。” “如今只能組織國人百姓,以及涌入進來的饑民自救!” 說到這里,嬴高沉默了許久,然后盯著王綰,道:“而且根據我得到了的消息,這一次的饑民涌出,大多都在三川郡,占據了這一次入秦饑民的十分之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