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驚喜(續)-《亂世棟梁》
第(1/3)頁
從魚腹里取出的布帛,上面確實寫有字,還是首七言詩,但許多字都缺筆劃,讓柳偃看得艱難,覺得詩作者好像不太識字。
但他仔細琢磨,發現這些錯別字與其說是寫錯,還不如說是作者圖省事,于是特意如草書般簡略筆劃,寫的是...
柳偃琢磨了一會,猜測寫的莫非是簡筆字。
作者圖省事寫簡筆字,讀者讀起來就難受了,虧得柳偃文學功底深厚,很快根據詩句意境琢磨出這些“簡筆字”該對應什么字。
于是,一首七言詩躍然帛上:
游魚得道修因果,卻聞吾族禍根生。
愿舍殘軀替眾難,不負如來不負親。
柳偃仔仔細細看了幾遍,不由得驚嘆:寫詩之人,莫非是一尾得道之魚?
這魚兒自述得道,要修因果。
卻聽說同族有難,所以要用自己一條命,求官府放過他的親族。
如佛陀舍身飼虎故事。
尤其那句“不負如來不負親”,千言萬語凝聚其中,魚兒想要全了向佛之心,又無法忘記親族之情,兩相為難...
讓人看過后,真想長嘆一聲:真是兩難啊!
柳偃看著這首魚腹詩,一言不發。
這件事,無非有兩種可能,其一:確實是得道游魚所作。
那么,若天子看到這首詩后,會是何種表情?
柳偃陷入沉思。
當今天子虔誠禮佛,前后兩次舍身同泰寺出家為僧,若是看到這首詩,怕不是要激動萬分。
還得裝裱起來,每日觀摩,讓飽學之士剖析那得道之魚的苦悶心情。
柳偃收起思緒,看向那條被開膛的烏鱧,又看看向階下總角少年李笠。
神鬼之說,不可不信,但...
第二個可能:這首詩是李笠寫的,或者其他人寫的,托名一尾魚所作。
想到這里,柳偃看向李笠的目光充滿了殺氣,但心中又有了疑問:
那么,此人這么做的意圖是什么?
按著詩的內容,并未鼓動百姓造反,若說圖謀什么,更像是要免了那烏鱧之役。
也就是說,小吏自知無法完成吏役,于是裝神弄鬼。
柳偃可不是榆木腦袋,平日信佛歸信佛,不代表會信成任人愚弄的傻子。
為官那么多年,他知道奸滑小吏慣會欺下瞞上,所以要提防被小人算計。
但這件事頗為微妙,需要深思熟慮后才能作出決定。
為了有時間思考,柳偃讓吏員將魚腹詩謄抄數份,分發給佐官們過目,琢磨琢磨,自己趁機想個應對之策,以便有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定要把壞事變好事。
想到這里,柳偃咳嗽幾聲,心中略有懊惱:這烏鱧之役,還是因他而起。
他離開建康來鄱陽上任,途中偶染風寒,咳嗽不止,醫者開出藥方后,又獻溫補潤肺之法。
其法須得烏鱧做脯、熬湯,每日進食,所以才有了此次臨時加派的烏鱧之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吕梁市|
东台市|
岗巴县|
长沙县|
抚顺县|
南昌县|
云阳县|
澄城县|
富裕县|
内江市|
平和县|
大埔县|
南投县|
太和县|
潜山县|
怀柔区|
迁西县|
巴楚县|
内丘县|
彰化县|
蒙山县|
天全县|
石河子市|
炎陵县|
平江县|
油尖旺区|
海门市|
南丹县|
东港市|
任丘市|
石家庄市|
苍南县|
青海省|
宁化县|
晴隆县|
化隆|
波密县|
秦安县|
黑山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