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行有常-《亂世棟梁》
第(1/3)頁
寒山,州廨聽事,為案牘勞形的李笠,起身來回走動,舒展筋骨,走著走著,轉到隔壁。
隔壁房間,幾個工匠正在拆計時漏刻(水漏)。
漏刻是這個時代常用的計時工具,為三級平臺,其上各放著一個“漏”(有孔的壺)。
加上地面放著的一個壺(受水壺),及其里面的“刻”(帶著刻度的浮箭),構成漏刻。
最高一級平臺,放著的“漏壺”為日天壺(日壺),其水漏入次一級“漏壺”,此漏壺名為夜天壺(夜壺)。
夜天壺的水漏入最低一級平臺上的漏壺“平水壺”,平水壺里的水,漏入地面上的受水壺。
受水壺里有一塊浮板,浮板上豎著一個帶刻度的“箭尺”,即浮箭。
當受水壺里水位緩慢上漲,箭尺便跟著上浮,根據其刻度(以受水壺某個位置作為參照物)便可知道當前時間。
之所以要用三個漏壺,是為了確保水的均速流動,精心制作的漏刻,其計時精度還是不錯的。
李笠在一旁看,看著看著,走了神,想到時局。
梁國已經和周國握手言和,兩國承認國土現狀,并交換俘虜。
當然,俘虜的身份都比較高,不是尋常人。
被俘的梁國人之中包括益、梁淪陷時被俘的梁國宗室,這之中只要還活著的人,都悉數返回梁國。
對應的是,周國俘虜的魏國(當時是魏國)俘虜(主要是官員、將領),也都送回周國。
對于交換俘虜一事,李笠覺得有些不值。
因為被他俘虜的楊忠和賀若敦,已經“獲釋回國”,如同放虎歸山。
而周國接回來的富貴宗室,不過是一群‘綿羊’,帶不得兵,鎮不住場子。
但政治賬算一算,倒是很劃得來的:兩國握手言和,接下來,各自都能集中精力,對付齊國。
天下三分,國力最強的齊國,和“老二”梁國、“老三”周國都處于敵對狀態,看來,即將顧此失彼,距離亡國不遠了?
李笠覺得未必,因為齊國國力遠超梁、周兩國。
齊國擁有河北地區,在這個時代,河北就是天下(中原視角)最富庶的地方,人口密集,沃野千里,等同于后世長三角地區。
又有河南這個傳統的“中原地區”,人口和耕地同樣很多。
所以齊國的稅收和人力資源充沛,兵員和糧食多,‘血條厚’。
又有并朔之地,馬匹多,有晉陽要地,可對關中形成居高臨下之勢,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戰爭潛力,齊國都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
如果應對得當,齊國同時防御梁國、周國的進攻,不成問題。
而梁國和周國,不可能結成真正的同盟,如今握手言和,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于田县|
安吉县|
丰镇市|
三亚市|
龙陵县|
彭水|
通州区|
牙克石市|
凤山县|
洪湖市|
嘉兴市|
双鸭山市|
太和县|
拜泉县|
田东县|
乐陵市|
庐江县|
富阳市|
河北省|
岳池县|
遂川县|
垣曲县|
贞丰县|
石首市|
昌吉市|
津市市|
五寨县|
龙泉市|
芦山县|
远安县|
碌曲县|
彰武县|
宁都县|
墨竹工卡县|
临桂县|
鲁甸县|
达州市|
遵义县|
茶陵县|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