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八章 眾怒難犯-《亂世棟梁》


    第(1/3)頁

    上午,建康,彭城公府,后庭,吳氏正和前來問安的大兒婦林氏交談,另一個兒婦黃姈也在座。

    吳氏隨兒子李笠回京,自然就住在建康,正好長孫李昕一家也在建康,所以一家人又團聚了。

    人年紀大了,就會愈發看重家人團圓,吳氏沒想到在家鄉之外,一大家人也能湊齊,心中高興。

    聊著聊著,吳氏說起建康的風土人情,因為李笠專門安排侍女擔任“包打聽”,給吳氏講各地奇聞軼事來解悶,所以吳氏現在對建康頗有了解。

    然后感慨起建康的糧價貴。

    林氏回答:“都下戶數有二十五六萬,人多,本地糧食產量不夠,要靠外運,這糧價當然就貴了。”

    “如今又是開春,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哪怕是在鄱陽,糧價都比平日高,更何況建康。”

    道理是這個道理,只是影響不到李家。

    吳氏的兒孫都做了官,俸祿是糧食,只要不大手大腳揮霍,完全夠府里的人(包括仆人)吃,不需要到市面上買。

    所以糧價高低,其實對李家影響不大。

    再說了,鄱陽的莊園有許多地,秋天收獲的糧食存在庫房里,隨時可以運到建康,根本就不用在外面買。

    但吳氏還是感慨連連:“糧價一直漲,尋常人家買糧,可就得多花許多錢,日子可不好過...”

    “想當年,年景不好的時候,糧價飛漲,家里都買不起太多糧食,二郎和三郎就拼命在湖里打漁,我,還有你,就背著昕兒出去挖野菜...”

    過慣了苦日子的吳氏,現在雖然錦衣玉食,還是無法忘記過去。

    當年家里兩對孤兒寡母守著幾畝魚塘過日子,印象實在是太深了。

    林氏聽姑婆(婆婆)提起當年,也有些感慨,若不是小叔子出人頭地,李家現在,恐怕依舊是彭蠡湖畔小漁村里的一戶尋常人家。

    黃姈在一旁聽著,有些尷尬,默默聽著吳氏、林氏回憶當年。

    黃家是鄱陽城里的大戶,黃姈雖然自幼女扮男裝,是黃家的“庶子”,不受嫡母、嫡兄待見,但和娘也是衣食無憂,所以沒經歷過苦日子。

    她嫁給李笠的時候,李家家境已經改善了許多,所以她和姑婆、嫂子并沒有共患難的經歷。

    不過,這些年來黃姈“主內”,知道了許多事情,也知道民生疾苦。

    所以明白如今建康城內糧價上漲,對于尋常百姓而言意味著什么。

    奸商們在哄抬糧價,從去年得知李笠要回建康“監稅”時就開始了,這些人持續、大量購入糧食,囤積起來,人為營造出缺糧的“事實”。

    此舉導致建康居民開始搶購糧食,而這些奸商卻把更多運來建康的糧食買下、囤積起來,導致缺糧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不僅是建康的坐賈這么做,各地糧商、行商也在囤積糧食,把本來應該運到建康的糧食來了個中途“截留”。

    于是,在這些行商、坐賈的大規模囤積行為之下,建康糧價快速上漲,連帶著其他物價也跟著漲。

    對于家境殷實的人家而言,這不算什么,但對于手頭拮據的人家來說,物價飛快上漲可不是件好事。

    建康城里,窮人占大多數,一旦物價過高,許多人面臨的不是吃不吃得飽的問題,而是全家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

    李笠在建康一直安排人手做“社會調查”,所以黃姈知道城內許多窮人每日的全家收入,也就三四十文。

    除去開支,剩不下多少,若糧價大漲并引發其他物價上漲,窮人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如果是在鄉下,窮人賣不起糧食,還可以到野外挖野菜、捕魚,勉強支撐一下。

    可建康城里的窮人,甚至連挖野菜、捕魚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周邊的山川河澤都是有主的,幾乎沒地方去挖野菜、捕魚。

    想到這里,黃姈心中惱怒:你們這**商,為了一己私利,不顧百姓死活,惡意哄抬糧價,通通都該殺!

    氣歸氣,而且氣也沒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从化市| 砀山县| 襄垣县| 精河县| 永和县| 上杭县| 新昌县| 海伦市| 闽侯县| 高唐县| 定西市| 锦屏县| 武隆县| 济源市| 庆元县| 孝义市| 丹凤县| 丰都县| 城口县| 晋中市| 南江县| 邓州市| 吴江市| 皮山县| 南昌市| 堆龙德庆县| 耒阳市| 安国市| 黔江区| 廊坊市| 襄樊市| 锦屏县| 彰化县| 库尔勒市| 沙洋县| 罗田县| 凤凰县| 荔浦县| 察隅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