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土斷-《亂世棟梁》
第(1/3)頁
午后,細雪紛飛,李笠在官署里看公文,仔細琢磨“尚書省會議精神”,以便緊跟時局發展。
在輔政藩王蕭繹的極力推動下,朝廷即將實行土斷,具體執行,當然由尚書省負責。
這是自天監元年土斷之后,時隔將近六十年,梁國對國內戶籍和行政區劃進行整理和調整,
土斷,就是朝廷整理戶籍及調整地方行政區劃的一種政策,目的是劃定州、郡、縣區域,居民按實際居住地編定戶籍,故稱“土斷”。
自衣冠南渡以來,建康朝廷已經實行了九次土斷,梁國建立的第一年,即天監元年,實行的土斷,范圍其實不大。
將近一甲子過去,國家也確實該對治下實行一次土斷。
好好地清點戶籍、土地,清查隱匿漏戶,把逃亡農民和由豪強隱占的私屬搜括出來,充作政府的賦役對象。
但又不是單純的清理戶籍,歷代朝廷實行土斷的前提,在于整理僑置州郡的政區。
張鋌此時承擔講解職責,為李笠分析何為“土斷”。
中晉(后世所稱東晉),大量南渡士族和僑民進入江南,擠占了南方“舊人”(本地人)的土地,很快兩者之間的矛盾漸生,變得越來越嚴重。
當時,戶籍分黃、白,黃籍就是正式戶籍,登記其上的戶,要承擔賦稅、勞役。
白籍,則是僑民專屬的戶籍,登記于白籍上的人家,不需要繳稅、服役。
為了安置這些南下的僑民,中晉朝廷在江北和江南三吳地區設了不少僑置州郡,把來至不同地區的僑民,安置在這些根據其家鄉命名的州郡。
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南渡的蘭陵蕭氏,定居在曲阿地區的“蘭陵郡”,此蘭陵郡就是僑置的郡,后來改稱“南蘭陵郡”。
因為僑民(白籍戶)享有免稅特權,所以沉重的負擔就就壓在黃籍戶身上,即由江南本地人來承擔賦稅、勞役。
生存空間和資源被外人侵占的本地人,又要承擔大量賦稅和勞役,怨氣當然很大。
又有人買通官吏,把自己的戶籍改為白籍,以此免稅、免勞役。
另一方面,南渡的僑民,基本上都只服從僑民群體領袖的指揮,且本身具備武裝,朝廷在僑置州郡任命的地方官,很難管理這一個個極其抱團的僑民群體。
為了緩和矛盾,增加財政收入,更好的管理黃籍戶、白籍戶,中晉朝廷便實行土斷,中心內容是——整理戶籍。
居民不分僑、舊,一律在所居郡縣編入正式戶籍(黃籍),取消對僑人的優待。
此舉,有利于政府制定統一的對民政策,緩和原住民和僑民之間的矛盾,打擊豪強勢力,維護統治秩序。
土斷實施的方法主要是省并、割實、改屬、假僑名而新立。
省并,是將原來眾多的州郡縣精簡合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凉城县|
普安县|
扬州市|
陆良县|
临沂市|
西充县|
哈巴河县|
顺昌县|
涪陵区|
漾濞|
隆林|
凤阳县|
望奎县|
交口县|
保亭|
红安县|
乌兰县|
华容县|
西乌珠穆沁旗|
许昌县|
大洼县|
化州市|
泰和县|
临沧市|
平邑县|
安国市|
中方县|
咸阳市|
泾源县|
万全县|
历史|
巴彦淖尔市|
淅川县|
汾西县|
洪泽县|
若羌县|
会东县|
华安县|
岗巴县|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