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軌跡-《亂世棟梁》
第(2/3)頁
后來交州爆發叛亂? 并影響了嶺表局勢,陳霸先為焦頭爛額的蕭映排憂解難,名聲大振。
這時,陳霸先四十出頭。
李笠回憶當時自己的“狀態”,當他從世叔劉德才口中知道交州叛亂消息時,“剛來不久”,還是個為了生計而苦苦掙扎的魚梁吏。
蕭映在任上去世,深受蕭映恩遇的陳霸先,護送蕭映靈柩返回建康。
走到大庾嶺時,被朝廷任命為交州司馬,隨后返回廣州做準備,率軍入交州平叛。
陳霸先以平定交州叛亂大功,得皇帝贊賞,并得以在平叛過程中,招攬不少強兵悍將。
他人到中年,還是小吏,卻抓住機會,用十余年時間,蛻變為方鎮大員。
看起來輕松,但實際上很不容易。
李笠自己,起點也是小吏,也是花了十幾年時間,抓住一次次機會,才有了現在的成就。
同樣作為一個從底層奮斗出來的奮斗者,李笠對于陳霸先當然有種“共鳴”的感覺。
看著靈堂內擺著的靈柩,李笠想起一句話:蓋棺定論。
陳霸先去世,蓋棺定論,可稱梁國的忠臣。
李笠想到自己:那么,當我去世時,會是什么人呢?
是梁國的忠臣?還是亂臣賊子?
或者,明明是忠臣,卻被皇帝或權臣“先下手為強”,隨便安個罪名干掉,許多年以后,才恢復名譽?
李笠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人要在活著時努力奮斗,死后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他看著靈堂內的各色人等,注意到一些面色凝重的人。
這些人是陳霸先的部下、屬下,當中幾位,他之前見過。
那是李笠救援“老王”、“老陳”之后,在官軍大營里,看到的豫州軍諸將。
這些將領之中,有的是陳霸先同鄉,既是多年好友,也是多年戰友。
一如梁森、武祥和李笠的關系。
但更多的將領是出身嶺表的“嶺表人”,跟著陳霸先四處征戰,打了十幾年的仗,是老部下。
這些人,是“帶頭大哥”陳霸先的“兄弟”和“小弟”,如果歷史的軌跡沒有變動,就該是陳國的開國元勛。
然而歷史軌跡變了,“帶頭大哥”去世時的身份,是梁國的臣子,不是“先帝”。
那么這些跟著陳霸先拼搏的“故人”,本身作為梁國官員,不可避免要尋找新的靠山,而不是奉陳霸先之子陳昌為“新君”。
而且,這些將領,也不是陳昌能庇護的。
因為許多人來自嶺表,進入“中原”后,深受歧視。
這歧視既來自于根深蒂固的士族對武人之歧視,也包括三吳對外地人的地域歧視。
甚至他們的部下,還會受到別人在樣貌上的歧視:許多嶺表士兵身材矮小,樣貌有些“特色”,所以被譏諷為“猴”。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名山县|
浮山县|
会昌县|
白水县|
惠东县|
丹阳市|
沙雅县|
都江堰市|
株洲市|
方正县|
涪陵区|
余干县|
神木县|
江华|
西华县|
南木林县|
汝城县|
平定县|
武汉市|
左权县|
泰和县|
封开县|
泽普县|
宜丰县|
甘洛县|
伊宁市|
磐石市|
平阳县|
米泉市|
孟村|
吉林省|
来安县|
株洲县|
湘潭市|
神农架林区|
碌曲县|
叶城县|
红原县|
梓潼县|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