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章 甜棗-《亂世棟梁》


    第(1/3)頁

    皇后和張貴人同一天臨盆,生下的都是女嬰,如此一來,大行皇帝就沒了子嗣。

    不過,另一套方案隨即啟用:先帝(蕭綱)第二十子、樂梁王蕭大圜,雖然已經去世,但其幼子已經接入皇宮,過繼給先帝(蕭大器),以大行皇帝弟弟的身份,繼位。

    于是,空缺數月的皇位,有了主人,卻是一位幼帝。

    新君,為太后嗣子,所以太后依舊是太后,大行皇帝的皇后,為新君寡嫂,封為“敬明皇后”。

    因為新君年幼,朝政,依舊由丞相總攬。

    一眨眼,已經入冬,總攬朝政的李笠,本該很忙,但實際上卻沒那么忙。

    因為大部分事務全都交給佐官處理,所以他只需要抓重點。

    午后,在丞相府官署處理公務的李笠,與丞相府長史張鋌交談,而張鋌現在說的,是一件往事。

    宋、齊換代,齊帝蕭道成打算勵精圖治,于是理所當然想要“檢籍”(清查戶籍),以增加賦稅,增加國庫收入。

    此時的戶籍,因為管理不善,多有庶族地主乃至商賈賄賂郡縣官吏篡改自家戶籍。

    使自己家在戶籍上被列為士族,亦或是祖上有軍功,以此享受各種特權,不繳納賦稅、不服勞役。

    并且隱瞞田產,家中人丁數。

    針對這種情況,朝廷置版籍官,查處戶籍不實者。

    凡是虛報、偽報或篡改自家戶籍的家庭,一律從戶籍登記上剔除,此即為“卻籍”。

    查出的“卻籍”者,全家充軍流放邊地。

    蕭道成在位沒幾年便去世,蕭賾即位后,繼續推行“檢籍”。

    隨著這項政策的持續實施,郡縣官吏在執行過程中的各種“偏移”,釀成越來越多的“冤假錯案”,三吳地區的反抗情緒愈發高漲,后來便出事了:

    永明四年初,會稽地區有個叫做唐寓之的人,利用會稽太守王敬入京的機會,聚眾起事,首先攻下富陽。

    隨后,被卻籍者紛紛參加,有數萬之眾。

    卻籍的民戶,大都是北來僑民,他們的戶籍本為白籍,因此暴亂者被稱為“白賊”。

    唐寓之又攻下桐廬,進占錢唐、鹽官、諸暨、余杭等縣,并在錢唐稱帝,置太子,改國號為吳,建元興平。

    唐寓之還派兵進攻東陽郡,殺東陽太守蕭崇之,并進攻山陰。

    齊帝蕭賾收到急報后,立刻調集兵馬平叛,官軍一擊就將叛軍主力擊潰,唐寓之兵敗身亡。

    此次變亂很快平息,但是,三吳地區對于“檢籍”的反抗情緒依舊持續高漲,“水”繼續沸騰,唐寓之之亂,只是開始。

    眼見著局勢慢慢失控,蕭賾不得不宣布停止“檢籍”,讓戶籍回到宋末狀態,之前被卻籍流放的人悉數返回原籍。

    于是,那些篡改戶籍的庶族地主以及商賈,重新獲得如士族一樣的特權。

    中樞(皇帝)則顏面掃地。

    張鋌總結:唐寓之之亂,明面上看,是在“檢籍”過程中,被貪官污吏逼得走投無路的一群人揭竿造反。

    實際上,是各地庶族地主對“檢籍”的反抗情緒,釀成了這場變亂。

    蕭賾手上有兵馬,可以鎮壓這樣規模的叛亂,也不介意再鎮壓個幾次。

    但是,當民情激憤到一定程度,爆發的叛亂規模必然遠超唐寓之之亂,這可是會動搖王朝根基的。

    所以,蕭賾選擇退讓,息事寧人,檢籍不了了之。

    張鋌今日說起“唐寓之之亂”,是想提醒李笠,等“檢寺”結束后,開始向地主們征糧、征稅時,可能面臨什么局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秦皇岛市| 象山县| 孟州市| 大洼县| 河北区| 禹州市| 宁国市| 金华市| 芜湖市| 沂源县| 交城县| 呼图壁县| 上虞市| 崇仁县| 双江| 库尔勒市| 星子县| 天全县| 通榆县| 丁青县| 红河县| 攀枝花市| 竹溪县| 乌拉特前旗| 静海县| 镇雄县| 广河县| 团风县| 晋州市| 琼结县| 吴忠市| 新平| 射阳县| 江油市| 平罗县| 绥滨县| 易门县| 南川市| 都匀市|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