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章 書中自有顏如玉-《亂世棟梁》


    第(1/3)頁

    湖州烏程,州學里,一處教室內,出巡至此的李笠,與州學學生們座談,所談話題是關于太湖岸邊的堤塘、圩田情況。

    州學的學生,大多是寒族子弟,但寒族不等于是窮人,為中、小地主,家中必然都有些田地。

    所以,李笠想了解一下,這些學生是否是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還是“識五谷”、“四肢勤”的實干型人才。

    那么,直接詢問家中田地一年四季的勞作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當然,李笠也想多一個消息渠道,來了解太湖周邊地區圍湖造田的情況。

    閑談式的提問,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李笠發現這些學生的表現還不錯:不僅對自家田地的情況較為了解,許多人還熟悉圍湖造田的現狀。

    由此可見,這些學子平日里少不了耕作,或者協助家里處理各種事務,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逍遙郎。

    并從學子們的閑言碎語中,得以了解湖州(之前的吳興郡)地區圍湖造田的情況。

    太湖周邊地區進行圍湖造田,這在很久以前便開始了。

    先秦時(春秋時期),吳國的伍子胥、越國的范蠡、楚國的春申君,就在如今所稱三吳地區,興修過大量水利工程。

    所以,現在各地多有“胥”、“蠡”、“申”命名的河浦、湖蕩。

    秦漢年間,大量的運瀆、灌溉溝渠出現,圍湖造田的規模漸漸變大。

    三國時期,孫吳對太湖地區的大規模屯田,使得圍湖造田的面積更上一層樓。

    自魏晉時起,太湖周邊的圍湖造田,已經形成極大地規模,但受限于雨季太湖湖水經常泛濫,許多“古塘”、“古圩”漸漸荒廢。

    到了齊、梁之際,地方官員大力治水,不但將荒廢的“古塘”、“古圩”重新利用起來,還想了很多辦法來給太湖排澇。

    所以,經過千百年、無數代人的努力,太湖湖區的水情已經被人們摸得較為清楚,圍湖造田的規模十分龐大。

    只要在其基礎上,完成幾個關鍵性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讓太湖地區的農業生產,推開“大門”,步入一個新局面。

    新局面打開,大量寒族子弟,因為家境漸漸充實,就需要有一個學習文化知識的學校來進行“備戰”。

    充分備戰后,參加科舉考試,為自己和家族的前途奮力一搏。

    這就是李笠設計的“發展路線”,他看著眼前一張張面龐,忽然想到了后世備戰高考的學子們。

    后世常說的“寒門子弟”,其實指的是平民,這個時代想要被稱為“寒門”,最起碼也得是個富農。

    而寒門/寒族,才是新王朝的根基,腐朽的士族,應該把位置讓出來了。

    對方不會主動讓位,那么,興辦教育(公辦教育),讓越來越多的寒族子弟能讀得起書,把書讀好,很重要。

    于是,李笠借用北宋時的一首《勵學篇》(別名《勸學詩》),來勉勵莘莘學子們。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遂宁市| 长垣县| 莲花县| 华宁县| 宜宾县| 凌云县| 沁阳市| 青阳县| 全州县| 昂仁县| 关岭| 资兴市| 鄱阳县| 镇巴县| 沾化县| 博乐市| 庄浪县| 买车| 广南县| 泽普县| 绵竹市| 林州市| 靖宇县| 固原市| 荆门市| 长阳| 扶沟县| 商洛市| 青岛市| 迁西县| 宣威市| 历史| 彰武县| 河源市| 德阳市| 米林县| 浪卡子县| 银川市| 宕昌县| 巴楚县|